世界杯斗门斗门优品名扬四海
近年来,珠海斗门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万商云集、人气火爆。刚刚落下帷幕的第135届广交会第一期线下展,参展商与采购商洽谈繁忙,线下交易火热,实现“开门红”。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人们看到“中国制造”不断增强的竞争力。
鲜为人知的是,在不知不觉间,作为“斗门优品”之一的丽日篷房为广交会撑起“新空间”。
近来,“斗门优品”频频出圈。丽日篷房轮番亮相大型赛事和国际盛会,湾口村出产的“乾务鳗鱼”游上日本餐桌,冠宇电池登上特斯拉电动皮卡Cybertruck……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珠海斗门持续打造“斗门优品”区域公共品牌,种类繁多的“斗门制造”在远渡重洋的旅途中,让“斗门优品”名扬四海。
南方日报记者 林郁鸿
“斗门制造”亮相广交会
本届广交会期间,珠海斗门企业丽日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下称“丽日建筑科技”)再度突围,成为展会临时建筑(篷房)的独家供应商,为广交会提供了装配式建筑解决方案。
“作为展会临时建筑(篷房)独家供应商,我们一共提供了约7万平方米的帐篷,作为办证大厅、临时展厅、安检大厅使用。”丽日建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广交会各区域的场馆均全新升级,而在临时篷房的搭建过程中,丽日建筑科技自主研发的气膜平顶篷房成为“主角”。
“气膜平顶篷房采用充气型双层隔热气膜篷布,不仅隔热效果好,四周墙体也选用全透明玻璃布置,拥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同时,场中配套多台空调,确保室内温度都能维持在恒温,为观众营造舒适的看展环境。”丽日建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01年开始,丽日建筑科技首次将篷房系统用于第90届广交会,至今已是连续45届广交会的帐篷供应商,每年两届供应帐篷超10万平方米。
实际上,一直专注于装配式移动建筑领域的丽日建筑科技,不仅是广交会的“老朋友”,也曾多次亮相奥运会、世界杯和亚运会等大型赛事和中国航展。
气膜平顶篷房、尖顶篷房、弧顶篷房……赛场外,这些造型各异的篷房毫不起眼,却让前来参与赛事的游客得以享受多样的临时空间服务。
如今,在珠海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的丽日建筑科技厂区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新厂区换装亮相,白色的研发楼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显眼。
这一投资1.2亿元的新项目将推动丽日建筑科技产能再度跃迁。
“二期厂区建成后,公司总占地面积将由原来的3万平方米扩大到10万平方米。”丽日建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厂房主要以篷布车间和铝材车间为主,二期厂区全面投产后,产能将提高50%以上,今年有望突破150万平方米。”
丽日建筑科技是珠海坚持“长期主义”的样本企业之一,深耕装配式移动建筑领域27年,在行业内稳扎稳打突破重围。如今,在全国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丽日篷房的身影,而它也带着“斗门制造”的标签,在远渡重洋的旅途中,让“斗门优品”名扬四海。
“乾务鳗鱼”提升附加值
如何培育更多的“斗门优品”,壮大“斗门优品”的朋友圈?
这个问题,一度萦绕在黄国建的心头。他是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湾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如何让湾口村养出来的鳗鱼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是他最近一段时间的头等大事。
四月,正是活鳗出塘的季节。清晨时分,湾口村鑫同鑫水产养殖基地,大网撒进水塘,随网出水的鳗鱼生猛翻跃,溅起的水珠在晨曦中闪耀。
水塘作业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工人用大网捕捞鳗鱼;另外几人在长方形木箱中“徒手”分拣,鲜活的鳗鱼被分成大、中、小等类后,一条条称重分级。
“当前正值鳗鱼出口销售旺季,今天这批订单有5吨,全部出口到日本。从年初至今,已经出货240吨的鳗鱼订单,价值约2600万元。”珠海市鑫同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茂灯说。
珠江虎跳门水道东侧咸淡水交界,在湾口村养殖出塘的鳗鱼体型修长、背部青蓝,全身呈现像天空一样的浅蓝色,正是顶级鳗鱼品种“天蓝鳗鱼”。
近些年,湾口村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鳗鱼养殖产业快速发展,村内鳗鱼养殖面积高达700余亩,被评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鳗鱼产业的带动下,村内鱼塘租金由每亩800元升至每亩3000元左右,村集体总收入由每年200万元增至每年约800万元,村民股份分红由每人每年约1300元增至每人每年约5000元。
原本以为成绩斐然,但黄国建去了一趟浙江后,回来却陷入了思索,“有了对比,差距更明显了。”
不久前,他参加珠海市组织开展的村党组织书记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专题培训班。
“到了浙江安吉,我们了解到安吉白茶通过发挥‘一村一品’的质量效益、品牌效益、农旅效应,用一片茶叶养活了一条村。”黄国建说,这就是湾口村的学习样板。
从浙江回来后,黄国建就开始着手筹划鳗鱼产业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我们不仅要出口国际,更要打开国内市场。”他说,“目前正与区内一家预制菜企业研发适合国人口味的鳗鱼产品,努力提升这一‘斗门优品’的经济附加值,推动湾口村在‘百千万工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斗门优品”不限土特产
打开“斗买它”微信小程序,琳琅满目的“土特产”映入眼帘。其中,从“金鲈满堂礼盒”到“鲜城三去开背白蕉海鲈”,再到“珠海三宝”风味鱼酱,从销量到品味,这里的预制菜产品以白蕉海鲈为最。
横山鸭扎包、赵氏鸭脚包、香水莲花茶……有着岭南水乡美誉的斗门,富有地方风味的产品精彩纷呈。
这些登上“斗买它”小程序的地方特色风物,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斗门优品”。
推进“百千万工程”,关键是要发现和重塑县镇村价值。斗门是珠海的传统农业大区,农产品价值实现既是县镇村价值重塑的重要一环,也是其中的难点堵点。
近年来,珠海斗门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推进品牌建设,通过采用“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媒体代言”的模式,推出“斗买它”小程序,打造实惠的农特产品销售平台,讲好“斗门优品”故事,逐步拓展出独具斗门特色的品牌矩阵,以品牌示范引领“接二连三”,赋能现代农业价值实现。
南海之滨,鱼米之乡斗门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和“粮袋子”。2023年,珠海市斗门区规上食品工业产值达124.33亿元。
斗门食品产业基础良好,拥有优质原料保障能力。“斗门优品”的产品源自斗门,原材料也源自斗门,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为“斗门优品”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
在选品方向上,“斗门优品”的选品主要面向绿色优质农特产品,“土”味十足,其中以白蕉海鲈、斗门荔枝、乾务鳗鱼、莲洲禾虫等最为知名。
“斗门优品”又不限于土特产品。
作为展现斗门城市IP、重点企业和产品形象的区域公共品牌,“斗门优品”旨在打造统一的推广平台,既有不断更新的工业产品,如电子消费领域的冠宇电池、出口海外的鸿钧异质结光伏电池、亮相国际舞台的丽日帐篷;也有以雅琅晶、善雅书房咖啡、胜记陈皮等为代表的文化新产品,它们广受游客欢迎,展现“秀美黄杨、善雅斗门”的城市精神;还有形式多样的服务产品,主打政务服务的提升和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文明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