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穿越之旅世界杯真爱粉埃及小伙骑行去
在妈妈的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向她告别之后,24岁的埃及小伙努法尔骑着自行车开始了他的世界杯追梦之旅。埃及队28年后再进世界杯决赛圈,为了支持祖国球队,努法尔决定用这种方式前往俄罗斯看球。
▲努法尔吻别妈妈 图片来源:路透社、埃及媒体等
开罗的吉萨金字塔是起点,莫斯科红场是终点,努法尔的总行程预计为5000公里。他将骑行途径欧亚多个国家,预计在6月10日世界杯揭幕战之前抵达莫斯科,一共65天。一切顺利的话,他将在现场观看埃及队的首场小组赛比赛。
“对我来说,这趟路程当中的意义远大于终点。”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努法尔表示,“如果只是为了去看世界杯比赛,我预定一张机票就行了,但是我更多地想通过这次长途骑行见识到更多新的东西。”
▲努法尔骑行在路上 图片来源:路透社、埃及媒体等
骑行路线
埃及—约旦—阿曼—希腊—保加利亚—乌克兰—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俄罗斯
总路程
5000公里
预计时间
65天
随身装备
帐篷、急救设备及药物、手机及一部备用手机、电池和自行车维修设备
▲努法尔的自行车 图片来源:路透社、埃及媒体等
为避免战火,中途有一段飞行
努法尔并不是只有一腔热血,他在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路途中约旦、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五个国家他全靠骑行。但由于叙利亚是必经之地,只身骑行通过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实在太过冒险,努法尔预定了这次旅行中唯一一趟飞行。此外,他还绕过了同样不算安全的伊拉克。
▲努法尔骑行在路上 图片来源:路透社、埃及媒体等
努法尔抵达苏伊士运河后,带着他的自行车搭船前往约旦,然后又继续骑行至阿曼。现在,他正在约旦首都安曼境内骑行,为了避开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努法尔从阿曼乘飞机前往希腊雅典,然后继续他的骑行。努法尔的这次骑行也得到了埃及青年部和外事部的赞助和支持,他们为他协调好了很多事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努法尔本月初出发后,埃及和全世界媒体都进行了不少报道,在网络上、在沿途国家,不少网友和球迷们都自发地给努法尔加油鼓劲。一个十人的骑行小队还来到努法尔身边,护送他一路向前。社交网站上还有专门的标签为“埃及自行车手骑车去俄罗斯看世界杯”的话题讨论。努法尔和他的好友们随时在网上更新他的动态,与沿途的支持者合影,在著名景点前踢上两脚足球,都是努法尔这次路程的收获。
▲他和鼓励支持他的骑友在一起图片来源:路透社、埃及媒体等
去年骑行看非洲杯,还曾被捕
一路上,除了有城镇的地方他会前往汽车旅馆过夜外,其他时候他都会搭帐篷、仰望星空,回想这一天自己的历程。
开罗年轻体育电台的负责人Mona al-Minyawi表示,“埃及政府资助努法尔完成世界杯梦想的事情将会激励更多的埃及年轻人勇于踏出国门,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往埃及年轻人由于签证等问题很少出国,现在努法尔成为了很多人的偶像。”
这不是球迷努法尔第一次为了看球而长途骑行了,去年非洲杯时,他从埃及骑车途径南苏丹、乍得到主办地加蓬。那次的骑行也是为今年他骑行世界杯的最终目标累积经验,也为他挣得了名气。他对埃及当地媒体记者表示,那一次的旅行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我曾经在乍得被当地警察逮捕,他们拿走了我的护照、自行车和摄像机,我被拘留了几天后他们终于弄明白了我在干什么,然后释放了我,并归还了我所有的东西。”
但那次经历让努法尔能接触到很多人和事物,“我累积了很多在沙漠和山脉地区骑行的经验。有时候我没钱吃饭了,沿途的人们总是慷慨地给我提供食宿。”也正是因为那次的经验,努法尔可以更好地向莫斯科进发。“我觉得最困难的不是体力和路上的危险,而是语言,尤其是抵达东欧后。”
埃及队与乌拉圭队的首场小组赛将于北京时间6月15日晚8点在叶卡捷琳堡进行。届时,希望能如约见到努法尔的身影。
▲努法尔与沿途遇到的小女孩合影 图片来源:路透社、埃及媒体等
骑行看世界杯,这些球迷也疯狂
其实,努法尔并不是第一个骑车去看世界杯的疯狂球迷。2006年德国世界杯前夕,当时62岁的葡萄牙退休老人约瑟·弗图纳托从自己的家乡出发,骑行26天全程2600公里抵达德国慕尼黑。在他接受《大众日报》采访时说:“我之所以选择骑车去德国看世界杯,是因为我已退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不过,做这件事需要的是坚持不懈和一点冒险精神。”
2014年巴西世界杯之前,英格兰球迷汤普森穿越25国和地区、骑行2.5万公里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当年29岁的他实施那次骑行纯粹是为了公益,为筹集资金展开了那次旅行。说起那次旅途上的经历,汤普森回忆道,“途经保加利亚时,那些乡下野狗攻击我。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印度班加罗尔、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我都从自行车上跌下来过。”
除此之外,汤普森还要经历激烈的心理斗争,因为在路上他没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在某个瞬间我发现自己自言自语很久了,比如我在印度和非洲时,路面状况就非常差,而我一天都在骑车,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我的手部神经非常紧张,说话可以防止我睡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我的疲劳。”
红星新闻记者丨胡敏娟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