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箱包搭扣

环山小学世界杯小学往事

发表于:2024-05-21 14:27:15 来源:宏馨资讯

《小学往事》——‘’金一小‘’篇

金城江第一小学,简称‘’金一小‘’,地处金城江中心地带。东邻广场,西邻地产商场,南邻金城江公园(人民英雄纪念碑),北邻金城江最繁华大马路。校园方正,三面教室与舞台,围着一个足球场。景致尚可,但教学质量和设施都是全市最好的。

一九六八年九月,我们第一次背上书包,走进校园,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许多,再不会得到象幼儿园那样的呵护,一切都靠自己。

语文,算术,图画,音乐,体育是我们的主要课程,外加一本《毛泽东思想育英雄》的政治课本。没有全市范围的统一考试,学习压力不算很大。

课余时间,学生按住地划分,组成学习小组,在一起做作业,放学时,一起排队回家。

春天,大雨过后,学校的道路泥泞,特别是足球场,泥浆翻滾,十分滑溜,有同学赤脚上阵,在操场上如同在滑冰场,一个健步,滑它八,九米,赢得无数喝彩,代价是若有闪失,一身泥浆。

一九七〇年八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肆虐金城江,大片居民的泥舂房被洪水冲垮,很多人无家可归,市区一片狼籍。金一小成了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所。学校开学时间因故延迟,同学们无不拍手称快,享受一个超长的暑假。因洪水,倒塌房屋太多,从而出现了市政建设新高潮,两年后,市容市貌大大改善,焕然一新,赢得了‘’小香港‘’的美誉,校园环境也更加优美。

当年,新加入的红小兵,都在舞台上进行入队宣誓,仪式隆重,亮煞眼球,让人羡慕。红小兵都争先恐后做好事,扫落叶,抹窗户。

校园内摆放有一些体育器材,有乒乓石桌,单、双杠,爬高竹竿,是同学们课间最爱去的场所。

有同学从南宁转学来,乒乓球打得很好,打败校园多名高手,其地位立马大增,让人刮目相看。可见,怀有一技之长,会赢得大家的尊敬。

大凡有点影响的事件发生,全国上下为了表示响应和关注,上街游行是常见的表达形式。游行队伍庞大冗长,浩浩荡荡,多以工、农、兵、学、商等方块队列,各方阵以一花车造型打前锋,人员队伍高喊口号、挥舞道具紧跟其后,徐徐向前。红旗方阵,彩旗方阵,花环方阵,彩条方阵,(氢)气球方阵,……游行结束前,气球被放飞天空,人们欢呼雀跃,活动达到高潮。我们学生队伍,白衬衣蓝裤子是标配,再配上自制红樱枪,神气十足。

同学们为向领袖表衷心,常自制一些工艺品,如用白果作模具,染色的腊作原料,制作梅花瓣。腊光纸是尚好的打底材料。

一九七一年,第三十一届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当时,全国各地已经逐渐有了黑白电视机,但尺寸只有九英吋,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结队跑到地处山坡上县革委宿舍前的篮球场,迫不急待地等着看电视里的直播比赛现场,小小的电视机,有不下百号人,个个伸长脖子,翘首以盼。由于电视信号比较差,雪花点特别多,所以稍微远一点,看到的就是一个人影在愰动,那个乒乓球还没有雪花点来得大,但是,个个都愿意在那里守候。得益于比赛的激烈程度,得益于这是国内首次直播体育比赛现场,得益于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在当时是空前热闹,聚人气。

‘’三打三防‘’,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山坳,四面环山,仅有一条狭小的山路与外部相连,是部队训练射击的场所,一九七一年十一月的一天,全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三打三防,听校长做重要报告,气氛严肃,空气凝重,令人窒息,在场近千名师生鸦雀无声。

人们经常在高空看到不名飞行物,看到如同“天女散花”的场景。据说这些飞行物大多是台湾向大陆放飞的,目的是为反攻大陆做與论宣传,向大陆散发传单。当时,国际形式势瞬息万变,北方面临前苏联威胁,南面的台湾又叫嚣反攻大陆。全国人民,响应号召,‘’深挖洞,广集粮,不称霸‘’,家家户户挖防空洞,每家每户都在住家附近的土坡上挖一个一两米见方的洞穴,用以敌机轰炸时藏身。学校也不例外,要完成此项工作。

某天,小学北面附近,一栋三层楼的中间部分‘’轰‘’的一声,突然整体垂直垮塌,整栋楼成U字型,造成多人死伤。是特务破坏,或是‘’阶级敌人‘’捣乱,或是其他人为事故,或是房屋质量问题,不得而知。一时间,人心惶惶,恐怖弥漫全市。

同学们业余文化生活很单调,骑‘’山东马‘’打架成了同学们课间的娱乐活动,这是一项重体力高风险的游戏。力大如牛的同学总是在‘’叠罗汉‘’的最底层(通常两层,偶有三层)。上层人互相扭打,以把对手拉下‘’马‘’为目的,下层人负责平衡。弄不好伤筋动骨。

为完成学校下发的任务,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龙江大湾旁的农械厂检废钢铁;偶有积肥,同学们到处找牛马粪,或是去垃圾堆挖泥土充当肥料。

一天,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一路艰辛地照看下,步行几公里,来到过去曾经繁华如今破落不堪的城中村“老街” ,参加当时非常风靡的“忆苦思甜”活动,象看小人书似的观看系列图片。其中有一幅强烈地吸同学们的眼球,画面上是一个年轻人被五花大绑在木柱上,被人用刀切开额头上的皮肤并翻下遮盖住双眼,一身血淋淋的,面部表情十分痛苦,画面表达了地主对佃户残酷剥削和压迫。场面血醒,恐怖,让人毛骨悚然,心有余悸。过后得知,被残害的青年名叫韦汉,一直生活在老街,一九七五年离世。

不用上课,己经让学生欢心了,遇上包场电影更是喜上加喜了。电影场内常有学生发出刺耳的口哨声、吼叫声、喝彩声、喝倒彩声。平时,有学生用过期电影票或假电影票朦混入场是常有的事。电影多为战争题材或政治宣传片,再就是‘’样板戏‘’,偶有外国影片,也都是社会主义性质国家发行的,时下顺口溜,很好地作了概括:中国的新闻简报,越南的飞机大炮,朝鲜的又哭又笑,罗马尼亚的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的莫明其妙。

校园的舞台,经常开展文艺活动,如诗歌朗颂,歌舞表演等,记得学校参加市广场的表演,节目是领唱合唱样板戏沙家浜选段。

每年的3月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每当这一天到来,同学们都会拿着扫帚,脸盘,抹布,坭箕等,卫生工具,在校园里面到处寻找可以施展的地方,或是到邻居街坊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因为这一天老师一定会布置一个任务:向雷锋同志学习,每人做一件好事,并上交一篇相关作文。总有偷懒的同学,好事没做,却在作文里瞎编:有些说扶着老人或瞎子过马路,或是在雨中为某人撑伞。总之,都是参照雷锋的事迹,乱编一气,交差了事。

三年级时,有几位女生随父来金,插入班级,她们相貌靓丽,普通话特棒,但常被调皮的男生恶作剧,吓得以泪洗面。

校园南面印刷厂大门口的小卖部,酸摊,生意总是那样红火,瓜子,话梅,橄榄,水果糖,片酸,碎酸,罗卜龙,各种小吃,应有尽有。每到课间,同学们都蜂拥而至,样样好卖,想不红火都难,卖酸的奶奶总是乐不可支地在忙着。

一根冰棍,可以在几个同学的嘴里一一滑过,这样的分享,倍感乐趣,却更是那个年代的一种无奈。瓜子和桃金娘也是当年同学们乐意分享的主要零食。

当年,啤酒瓶,鸭毛,牙膏壳,铜丝线等废旧物品都是“宝物”,每当小货郎的勃郎鼓声从身边划过,同学都会跑回家里寻找这些“宝物”,换些零钱或麦芽糖之类的零食。有时牙膏没用完,为获取牙膏壳,宁可把剩余的牙膏挤掉,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傻事也常有同学在做。也有同学常在家里的各个角落翻来翻去,甚致爬到床下搜寻父母不慎失落的硬币,幸运的是,常有同学获得惊喜,如愿以偿,或一分或两分或五分不等,这可是一片萝卜酸,一根冰棒,一大杯癸瓜子的收获哟。

时有高年级的学长以老师身份为我们上课,学长与老师的双重身份,拉近了同学与老师的感情距离。

四年级时,从桂林分来了几位新老师,其中许老师(光英)常带同学去春游,带去纪念碑讲韦拨群烈士的故事,教同学唱‘’高楼万丈平地起‘’,活跃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美术李老师,颇有才气,据说画领袖肖像很有水平,赢得大家赞赏。

教过同学们的老师有:钟老师语文,张老师(语文),许光英,龙国桢,徐老师(语文),罗若洋,蓝国泰,刘桂珍,韦佩玲,马老师,邓老师(数学)……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此,特向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祝老师们健康!幸福!快乐!

时光荏苒,转眼我们己两鬓染霜,趁我们还有一丝气息,拾起破碎、朦胧、飘落的记忆,勾勒那似乎已经忘却了的经历;

寻找生命留下的光影;再现依依不舍、咋暖还寒、充满悲欢离和的生命痕迹。

让相聚成为我们的共同期盼,成为我们生活永恒的主题!

廖显桂 于柳州

长江丛刊

中国科技纵横期刊

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