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火洞旅游山西这座低调小城竟是两大节日的
欢迎点击关注,一键关注“青椒旅行”头条号,和青椒君一起玩转世界!
跟着历史去旅行 第3站 清明寒食节发源地:绵山清 明 寒 食发 源 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每当媒体上高频次地提到这首诗,人们就知道清明节又到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既是一个自然节气点,也是中国人寄托哀思的文化节日。这一天,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着吐故纳新的乐趣。这一天,人们也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传承着孝道亲情,增加家族成员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绵 山
这种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独特,可能就是中国人追求天、地、人谐和同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思想的全面体现。可是你知道吗?这个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清明节,其发源与产生竟然和山西的一处景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人和一座山,就没有今天的清明节。
绵 山
一个人:介子推先说一个人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又称介子,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由于当时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公子不得不重耳逃离晋国避难,逃难之中重耳身边随行了很多贤士,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逃亡路上,重耳经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煮成汤给重耳吃。可以说是肝脑涂地,忠心耿耿,还被后人传为佳话。
介 子 推
经过19年的逃亡,重耳回到晋国变成了晋文公,但介子推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主动请赏,而是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晋文公深觉自己有些忘恩负义,便带着一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介子推。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逼介子推下山。没料大火却烧了三天三夜,后来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
晋文公悲痛万分,于是下令全国在介子推被焚这天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从此便形成了寒食节。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后来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人们就把纪念介子推也说作是清明节的起源。
青 团
一座山:绵山介子推去世的地方就是今天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的绵山,这座国家5A级风景区,因为清明与寒食文化而闻名天下。绵山,又名介山,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最高海拔2560米。到了北魏时期,山上就建有很多寺庙,唐朝时成为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如今山上绵山更是修建了很多仿古建筑群。
绵 山
绵山之上主要有14个大景点,360多个小景点。小伙伴们在大门乘坐大巴车上山后,可以依次参观龙头寺、龙脊岭、绵山书院、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等人文景观,还有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水帘洞等自然景观。其中在龙脊岭和介公岭还有两处观光缆车。
绵 山
而与介子推相关的介公岭和介公墓更是绵山的灵魂,值得仔细介绍。传说介公岭就是当年介子推在绵山的隐居、焚身之地。介公岭上有介公墓、介神庙、鱼龟山、思烟台、哀号坡、足下亭、避火洞、柏树岭、神呼介石、子母石、莲叶泉、白鸦山、如意泉、仙石林、一掌山、慑神石等景点,每一处景观都与介子推的故事息息相关。
绵 山
介公墓建于 2000 级石阶之上的柏树岭中央,居高临下,放眼眺望,晋国的山川尽收眼底。古墓依山而建,有元中国历代墓碑数通。介神庙坐落在一处深28米,宽30米,高18米的自然石窟之中,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祠庙。鱼龟山,谐音“于归”,是介子推的归隐处。思烟台记载了晋文公焚山,有白鸦绕烟而噪,使火不能焚的故事。而哀号坡、足下亭,讲述着晋文公面对枯木余烟,用烧剩的木头制成木屐穿在脚上口呼“足下”,顿足哀号的往事。
绵 山
旅行贴士乘车:绵山风景区位于山西晋中介休、灵石、沁源三县市的交界处。可以先乘坐火车或者大巴前往介休市区,再转乘介休公交302路直达景区。
门票:110元。景区大巴50元。
除了绵山风景区之外,周边还有王家大院、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等景点,可以一并游玩!
绵 山
热爱旅行,想了解更多旅游攻略的小伙伴们就点赞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