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个子的宝宝怎么养好做好这3点小个子爸妈
每次在街上遇到小朋友的时候,都会感觉与我们这一代人同龄时期相比,现在的大部分孩子明显长得更高更壮。
但就像有一种冷叫“妈妈/奶奶觉得你冷”一样,有一种担忧叫“奶奶觉得你又矮又瘦”。刚出生的娃,家长们无一例外都得报一遍身长、体重,然后各自暗中比较。
然后在半岁、一岁及各个阶段的体检之后,又会悄悄展开新一轮的数据比对,再从奶量、饭量、睡眠上进行各自的“推理”。
我同学家孙子才1岁半就90cm高了,我们家这个才80cm出头,太矮了吧。
看老X发的这个视频,他们家的娃一顿能吃一个鸡腿了,我们家连肉都不怎么吃,难怪瘦条条。
我记得他们夫妻俩都分别比我们俩矮,怎么他家闺女长这么高?
我们家这个虽然不矮,但是头大身上瘦,长得像个豆芽,这可怎么办?
别焦虑,宝宝没家长想的瘦小
其实,比起因“身边即世界”而徒增的焦虑,爸爸妈妈们不妨参考真正的世界级权威大数据——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曲线,来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世卫组织:年龄-身高/身长生长标准)
(世卫组织:年龄-体重生长标准)
对比上图,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落在3%到97%区间,就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
除了单次的结果是否达标,这个图还能用来对比宝宝的发育速度。比如:虽然两次测量时结果都在正常区间内,但上一次在85%-97%之间,这一次到了60%-85%之间的话,就说明宝宝在这段时间的生长速度有所减缓,家长可以适当关注一下。
当然了,在宝宝的身高问题上,大多数家长希望的可不仅仅是“达标”而已。尤其是爸妈自己本身不够高的,更难免会多一层担心。
其实,宝宝的身高、体重,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即便“七分”天注定,还有“三分”要靠打拼呢。即使宝宝的“原生”个头比较娇小,爸爸妈妈们做好以下三点,宝宝一样可以实现“逆风翻盘”,快高长大:
1
吃得对
人是铁,饭是钢。想茁壮成长,不仅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对。
对于6月龄以内的宝宝来说,最好的食物是母乳,其次是配方奶。传统的米汤、米油因蛋白质含量少,营养密度低,并不适合作为半岁以内宝宝的食物。又因为半岁以内宝宝的肠胃、肾脏功能发育不成熟,也不宜饮用鲜牛奶或羊奶。
宝宝添加辅食之后,应该要吃高营养密度的食品,并逐渐丰富辅食中食材的品种,以确保营养均衡。一直吃米糊,或者只吃菜、只吃肉,都不可取。而喝老火汤、鲜榨果汁摄入的营养,也远比不上直接吃肉吃水果,还可能因为过高的嘌呤和糖分,导致宝宝虚胖。
对于2岁以上大宝宝,家长们应注意保持低油低盐,清淡营养的健康饮食,避免炸薯条、煎鸡块等垃圾食品的摄入。鼓励宝宝自己吃饭,不要养成正餐之外吃零食的习惯。
此外,如果宝宝的奶量足够,饮食均衡的话,食物中的钙质就已足够供给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家长们要做的应该是提高钙质吸收的效率。比如,适当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一岁以内的宝宝,每日需要补充400IU的维生素D,一岁以上的宝宝每日则应补充600IU。
2
玩得好
“玩”的好处实在太多:消耗体力吃得香,活动关节长得高,释放精力睡得好。
· 对于小月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让他多练习趴,不光在训练宝宝上臂支撑力量的同时练习抬头,还可以消耗宝宝的体力。假如遇到宝宝厌奶或胃口不佳,家长们就更应该多鼓励宝宝翻身、爬爬、走走啦,锻炼技能的同时可以增加奶量饭量,保证营养。
· 而2岁以上宝宝身体里就像装了个永动机,爸爸妈妈们的精力已经有点招架不住啦。
这时,家长们在日常的跑跑跳跳之余,不妨考虑让宝宝开始接触游泳之类的具体运动项目,培养运动习惯。
3
睡得足
睡眠不光是宝宝好好休息、恢复精力的时候,还是宝宝的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因此,想要宝宝长个头,就得让宝宝睡得足。
《西尔斯亲密育儿》,2岁以内孩子每天平均睡眠时长
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长也不应低于10个小时。所以,面对入睡困难的孩子,家长应尽量增加宝宝在白天的运动量,以帮助宝宝在晚上早点入眠,不要让宝宝成为和爸爸妈妈们一样的“夜猫子”哦。
宝宝快高长大是每个父母的愿望,而良好的抵抗力无疑是宝宝茁壮成长的助推器。母乳就具有非常强大的保护力,特别是其中含有的乳铁蛋白,有助于抑制有害菌生长,帮助降低宝宝腹泻、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对于奶粉喂养的小宝宝和已经断奶的大宝宝,妈妈最好也要选择乳铁蛋白含量丰富的配方奶粉,满足宝宝的天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