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怎么弄天花板隔音好怎样处理楼下的噪音
#我来唠家常#
看到文章标题,很多朋友会奇怪,现代楼房,多是楼上的问题,楼下是无辜的。
在头条上,我刷到很多因为楼上发出了“可恶”的噪音,而使得楼下住户釆取了“反击”的措施的相关发文。
需要声明的是,我目前住一楼(步梯房),2006年建成的老小区,已经是钢混空心结构(不隔音的那种)。
我是2016年才搬到该小区的,之前住在90年代末建成的更“老破小”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小区。
今天不讨论电梯房和别墅之外的问题,只讨论不隔音的小区。
我遭受了直顶二楼邻居,两个小孩子的“东东”、“噼里啪啦”、“咣当”噪音很久了,是每天持续性的那种。
我全家搬来的时候,只因为自己的孩子大了,原来的60平换购个120平的房子而已。
我一直不喜欢电梯房,是因为身边的朋友说电梯楼房噪音太大,当然了公摊面积也是原因之一。
曾经住了很多年的“预制”天花板的房子,真心没觉得“吵”,于是乎还是选择了“步梯”房。
言归正传,搬来的时候也还一切安好,楼上邻居应该是比我小一个代差的,笔者70后。
当时的邻居刚有小孩,也因为赶上了二胎政策,又是“口罩“之前的大好形势,生了两个。
当时的我只是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发现电钻很容易就能在墙上凿出个“窟窿”。
后来上门装壁挂电视的师傅说,这样的房子隔音效果很差。
也没想什么,总认为这是“框架结构”,抗地震能力更好些吧?
相安无事住了三年,邻居家的小孩大的五岁,小的也三岁了。
之前也听到上面哭哭闹闹,也没有往心里去,毕竟我也是“过来人”了,能忍受。
小孩子长大后,起码在初中之前都是活泼好动,充满“前所未知的活力”。
后三年,我开始怀疑楼上的人品问题了,之前遇到都会互打招呼。
忍不住的时候,我会去敲门,去沟通,尽量笑脸,毕竟是邻居不是?
刚开始的时候,楼上也还笑脸相迎,说是小孩子不懂事。
我也伪装得像“高俅”一样“还击”,小孩子不懂事,那么家长平时约束一下孩子,不求无噪音,只求自觉点。
我认为的“自觉”就是素质,做人的基本素质!楼上一如既往,“笑面虎”而已。
反反复复,嘻嘻哈哈之后,我也不再顾及楼里关系,当然了上门敲门的事情也成了历史。
我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釆用震楼神器或者共震音响,并非我懦弱或者妥协!
我只是怕自己也沦丧到“恶邻”的地步,每当噪音恶意响起的时候,我出了单元门,在楼下把噪音污染的门牌号直接“吼”出去。
我相信,噪音的污染源并非楼上楼下的关系,左邻右舍都应该知道和有所察觉的。
不使用震楼神器反击,是因为我也有正在读高中的孩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成年人需要考虑的。
那些“噪音”制造者,甚至于嘲讽受害者去住独立别墅!
我呐闷的是,难道该搬走的人不是噪音狗吗?受害者为什么要搬走?楼上能够开着“火箭”去上班和我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笔者记得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背三字经,还有就是“红灯停,绿灯行”。
噪音污染环境,导致小区邻居家的纠纷矛盾不断,这应该是基本素质的问题,和别的没有关系。
从长远来看,个人观点是,从孩子幼稚园开始,就要把“噪音污染”的问题列入教科书。
让孩子在三岁以后,就知道“噪音污染”就犹如“闯红灯”一样。
一切从娃娃抓起,长大成人后才具备生长在强大祖国、精神文明之中的权利。
这只是一个国民素质的基本问题。
我很喜欢网络上的一句话:
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噪音,邻居间自觉避免,百分之二十的噪音相互体谅、剩下的忍忍就过去了!
结语:没有一个楼上的噪音污染源是无辜的,也没有一个楼下的反击源是无缘无故的,有因必有果。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