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沙河口家电维修人物翟瑞光服务无小事真
他,来自呼伦贝尔,在滨城奋斗20年,草原人情系大海。
他,从基层走来,一头扎进民生服务事业。
他,和同事们一同用加班加点,换来了居民的一个又一个表扬。
他,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他,就是沙河口区帮万家服务中心副主任翟瑞光。
1980年出生的翟瑞光,凭着一股蒙古族天生的自信和坚毅,和同事们一起把帮万家“96685”这条政府和辖区居民的连心热线连起了千家万户,走出了一条务实创新的为民服务新模式。
“帮万家”在沙河口区是民生服务老品牌。自2007年1月,首家“帮万家”便民服务队创立以来,被百姓亲切地称作“便民服务110”。2013年5月,沙河口区政府着手升级“帮万家”服务,搭建“帮万家”为民服务平台,目的就是解决民生服务领域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辖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
作为平台升级初创期的成员之一,翟瑞光当时看到老百姓一方面生活上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但却不知道从哪里能得到可靠的服务,社会上有些企业服务不规范,老百姓对企业不放心;另一方面又有各类生活常用的服务资源,却找不到市场;此外老百姓对政府服务的各项建议、呼声,诉说渠道也有限。于是,他和同事们一起以“帮万家”平台为载体,以96685热线为纽带连接政府与百姓、百姓与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帮万家”平台筹建之初,翟瑞光和同事们经历了多少个加班的夜晚,他们自己都已经记不清了。创立运行模式、制定服务流程、搭建信息系统、寻找加盟企业、培训坐席人员……为了让为民服务平台早日投入使用,翟瑞光半夜回家已经是一种常态。民生平台初期加盟企业非常少,针对这种情况,他和同事们一起,发动各方力量,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做“营销”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加盟企业逐渐多了起来,服务也越来越得到百姓的认可。
星北社区的一位“军嫂”家里暖气坏了,生冷生冷的,她自己找了几家街头“游击队”,不是要价过高,就是看不上这种小单子。半信半疑地,“军嫂”拨通了“帮万家”的热线电话。第一时间上门服务的师傅不仅技术全面,还是个热心肠,他一口气又给修好了7件电器。“帮万家”的服务让“军嫂”竖起了大拇指。
沙河口区就是这样以“帮万家”服务为平台,秉承“百姓好帮手,生活大管家”的服务口号,细致了解群众需求,探索出了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目标。全天候,全年365天24小时受理民生服务;全方位,平台包含307项民生服务内容,基本覆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全覆盖,平台为所有辖区居民提供服务;全过程,平台实行全过程的记录、监督、回访、评价。
公共服务,平台推行“一口受理、全区通办”工作模式,提高为民服务效能。在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上,通过下放7项市权服务职能和49项区权服务职能,整合66项街道和社区服务职能,实现122项公共服务事项在街道、社区帮万家服务网点的“一口式”受理;推行“一口受理、全区通办”工作以来,为百姓减少办事环节14万个,节省办事路程18.5万公里。
便民服务,“帮万家”服务通过制定严格的准入门槛,签订协议,引入优质家庭生活服务企业进行服务。现在,“帮万家”服务中心已经引进了200多家具有良好信誉的便民服务企业,主要涵盖了居民所需较为集中的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服务。还制定了严格的审核准入和退出机制,如每年累计3次被投诉且负主要责任的合作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自动退出。加盟企业负责人坦言,加入“帮万家”服务平台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有很大的作用,十分珍视这一资源。
公益服务,平台推行“爱心品牌”服务,创建公益服务新载体,在全区打造了12个“帮万家”爱心品牌开展公益活动。2015年年底,“帮万家”在东北三省率先启动了“公益创投”模式,以“家·幸福”为主题,打造了成长、就业、健康、帮扶等10大类“家”系列,共计110个公益服务项目,其中包括了“爱心法律援助”、“平安门铃”、“治安巡防守护”、“和谐社区调解室”等多个平安建设主题项目。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募集爱心基金,利用了1年的运行周期在沙河口区培育扶持了100余个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服务超过10万件次。通过这些办法,“帮万家”为民服务体系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走出了一条社会组织以“公益创投模式”参与平安建设的创新之路。
4年来,通过翟瑞光和同事们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现在拨打“帮万家”96685热线的人越来越多,从平台运行到现在,群众对“帮万家”服务满意率奇迹般地达到了99%以上,“帮万家”已经成为沙河口区民生服务的知名品牌,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荣誉。翟瑞光本人也得到社会的肯定,被大连市授予大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大连创建工作先进工作者、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大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来源:平安大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