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活小常识大全图文图解学中药妈妈再也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汇集了无数人的智慧,维系了数代人的健康。如今,人们对中医药更是喜爱有加,尤其是中药,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也想学点儿中药知识,也为此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努力着,奈何中药家族太庞大,家族成员太复杂,怎样才能简捷快速地认识它们呢?图解中药最好使!
一、人参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主治病症】◎体虚欲脱,脉微肢冷。◎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心悸失眠。◎阳痿宫冷。
二、黄芪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主治病症】◎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顽痹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三、白术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病症】◎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晕。◎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四、茯苓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治病症】◎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五、当归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病症】◎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六、白芍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病症】◎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七、赤芍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病症】◎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八、生地
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病症】◎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九、熟地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主治病症】◎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本文选自《图解药性歌括四百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郑虎占、刘敏等注释)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唯一一个医药类公众号),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