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行生活常识名篇荐读孔夫子遇到了科普
●张蓬云
早饭吃粥是习惯。可连着三天,这粥里有碱味,很浓。问老伴搞什么名堂。她说小区里每周有专家讲科普知识,说粥里加一点面碱或是小苏打,好消化还能排酸,是科学。我问排酸干什么?她满腹经纶样,得意地说,你看菜市场卖牛肉的柜台上,是否都有"排酸牛肉"的牌子,排酸了,肉质就好。我笑说,那么我喝粥排酸后,我的肉就好了?再说我非牛呀。
她有点懵。说下星期老师还接着讲,回来告诉你。
近两年,小区内外讲科普的讲座很火。老伴与左邻右舍退休的、下岗的中老年人,最感兴趣的就是听专家、老师们来"科普",说是不要落在科学时代的后面,做一个懂科学的当家人,在上班的儿女面前也是很体面的。
读些科普读物,有点科学知识,丰富生活也添乐趣,是好事。记得上初中时读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许多书。读《八十天环游地球》,知道从欧洲向东一直走,回到出发地时,日期上就会少用一天。读《神秘岛》明白用两个手表玻璃蒙子,中间放上水合起来,通过太阳照射,能聚焦引火。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人们除了对飞船上天,南极考察重大科技成果点赞、欢呼外,文化水准不高的普通民众,更希望获得用于生活,指导吃穿住行的科普常识,让生活和饮食绿色化,营养化,更健康,更科学。这是时代的光彩,也是社会的义务。关键是信息、宣讲要真实易懂,要深入浅出。切不可吹嘘夸大,说一些模棱两可的伪科学。
记得一次老伴听讲后带回宣传单。上有大字:空心菜重金属多,草莓多有农药残留,腐乳臭豆腐致癌等,她还让我切记。过几天,又带回传单,说空心菜,高钙,比牛奶好;草莓富含维 c ,是苹果,葡萄的7-10倍;腐乳臭豆腐要清蒸吃,加热后能合成 B 族维生素,是人的健康食品。两次"科普",左右分枝,相信哪个?她为这事,糊涂了好几天。最后是让我找人问问。我真是没这方面知识,但我倒想起小时候看到的表演。原先我家城区有块杂巴地儿,说书算命,耍猴唱戏,打把式卖艺,什么都有。我们小孩最爱看卖大力丸的。只见他胸毛黑黑,一身肥膘颤动,举刀割一片生肉,让观众看。然后,走一圈场子,把生肉放入口中,嚼两下,吞了。人们正在惊讶时,大汉说他有化食丹,只要吃一粒,嘛事没有,不但消食健胃,还满身增力。说着还拍拍肚皮,并叫卖大力丸,化食丹。有人买了回家一看,全是用米饭饭粒加点红色搓成的饭球,全是糊弄人的东西。因此,老百姓说他们“说的比唱的好”,全是没影的事。
长大了看闲书,在《列子·汤问》第七章看到了《两小儿辩日》。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科普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一个认为早上太阳大,离我们近;中午太阳小,离我们远。另一人不同意,说早上太阳近,为什么清凉;而中午太阳远,为什么还热?两个小孩争论不休,见到孔子就请他给说说。而孔子也无这门学问,不能做决断。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不装懂、不骗人的品格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科学知识,生活常识,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商业运作与涂脂抹粉。此不但愚民也误国。说真话,讲实情,是其底线,应向大学问家孔夫子学习。科普宣传,讲的是科学,而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不能蒙上任何利己之杂色,更不能吹牛,把宣讲科普变成卖大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