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昶曾受到朱元璋的厚待并留用为什么最后结
张昶曾受到朱元璋的厚待并留用,为什么最后结局悲惨?
张昶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古代皇帝打天下坐江山,离不开手下的文臣武将。文臣能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武将能冲锋陷阵,斩将搴旗,因此队伍中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往往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凡能够扫灭群雄、一统河山的成功者,必定都是慧眼识人、善于用人的伯乐之才,比如朱元璋等人。反之,如果手下缺乏一帮高素质有能力的干将,则很难走到最后,明末义军首领李自成之所以攻克京师却没能坐江山,手下没有高素质人才是关键原因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用人识人方面就很有独到之处。他深知治国平天下,全在用人得宜,因此从起兵之初开始,就把甄别、收集各类人才当成首要任务,堪称到了求贤若渴的程度。他的身边也渐渐汇集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李善长、刘伯温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在当时的各大武装集团中,朱元璋的手下人才储备厚度堪称无与伦比。即使如此,他仍然抱着海纳百川的心态,对天下人才兼收并蓄。甚至是来自敌对阵营的人才,他也照收不误。明朝虎将朱亮祖,武勇过人,原先就是元朝的元帅。朱元璋手下还有个大臣张昶,原先也是元朝高官,受到朱元璋厚待并留用,可惜他下场极为凄惨。
即使到了这个地步,朱元璋怜惜张昶的才华,仍然不舍得杀他。《明太祖实录》记载,“王始惜其才,犹欲活之”,仍然想留他一条活命。大都督府负责审讯张昶,张昶抱定必死之心,一言不发,闭目待死。狱吏再三逼迫张昶写供状,张昶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了八个大字,让狱吏转交朱元璋。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听说张昶写下供状,急忙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八个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朱元璋顿时暴怒不已,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欺骗,他真心实意对张昶待如上宾,他却丝毫不为所动,一心想着塞北的元顺帝。朱元璋对大臣李善长说:“被他侮弄我这几年!”立即下令斩杀张昶,杀了他还不解恨,《国初事迹》记载,“碎其骨,投之于江水”,这才算出了一口恶气。
张昶虽然不失为忠臣,但却不识天下大势,把腐朽透顶的元顺帝视为英主,白白成了元朝的牺牲品,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