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期西夏人口多少在当时足以造成威胁
宋仁宗时期西夏人口多少?在当时足以造成威胁吗?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宋仁宗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庆历年间,欧阳修在视察河东的时候,发现了如下问题,其惨状令以仁义著称的宋仁宗不免忧心忡忡:
臣至代州崞县,累据百姓陈状,其一村有逃及一半人户者,尚纳全村和籴旧额,均配与见在人。臣兼曾差大理寺丞史谭,检得岚州平夷一县,已 逃未检人户共四十一户。诸州似此者甚众。
原来,随着西夏战事吃紧,苛捐杂税便开始了。原本边地百姓纳粮一石,朝廷会给300文,开战后,变成了“官支价钱三十,内二十折得朽恶下色茶。草价大约类此”,价格倒挂,造成的结果就是“百姓贫困逃移”,人虽然跑了,税却跑不了,“其一村有逃及一半人户者,尚纳全村和籴旧额,均配与见在人”。
这还只是常规的粮草方面的税,至于其它的,“凡百所有,无一不征”:
臣窃见河东买扑酒户......有开沽五七年、十年已上者,家业已破,酒务不开,而空纳课利,民间谓之蒿头供输。臣昨至忻州,据百姓陈明状称,元有盖顺天禧四年买扑酒务,至乾兴元年身死家破,什保人陈明等蒿头代纳,至今二十五年。
人都死了,还要纳税,这被时人称为“蒿头代纳”。
后来,欧阳修调查此事,仅在忻、代二州就查出三十户“蒿头代纳”的案例,“则诸州其数极多”,他便上奏朝廷,“乞特与权免支移边上三二年”。
实际上,为了应对宋夏之间的军事冲突,北宋开始了大规模征兵工作,在仁宗朝已经超出了宋真宗时期三十四万人之巨,这其中近八成布置在宋夏之间近两千里的边境线上。
为了供养庞大的军队,增加税收成为必然。西夏,已经成为北宋最严重的边患。
那么,给北宋造成这么大的威胁的西夏,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呢?
一、西夏的艰难立国,其过程便是北宋实力的削弱
提到西夏,必然想到元昊,不过,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家族若想兴旺,还需三代呢,更遑论一个政权的创建。
在李元昊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对他父亲李德明说“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尔,何锦绮为”?
但是在他登基为帝的前夕,对各级官员的服饰做出了规定:
文资则幞头、鞲笏、紫衣、绯衣;武职则冠金帖起云镂冠、银帖间金镂冠、黑漆冠,衣紫旋稠,金涂银束带,垂蹀躞,佩解结锥、短刀、弓矢褐......
显然,李元昊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
党项族本来是一个游牧民族,以畜牧为生,迁徙到夏州一带后,他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因为夏州有很多从事农耕的汉人。
经过长期演变,西夏成为一个半畜牧、半农业的文明体。
畜牧业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马匹,农耕业则提供粮草支撑。有了这两项战备资源,西夏对于中原,可谓是具备了高屋建瓴的优势,相应的,就给北宋带来了无尽的压力。
结语
纵观历史,当年西晋衣冠南渡后,匈奴、鲜卑、羯、羌、氐南下,那是历史上游牧民族第一次对中原大地造成重大影响,他们气势汹汹而来最终铩羽而归,说到根上,落后的草原文明注定战胜不了农耕文明。
多年后,崛起于白山黑水的鲜卑族再次卷土重来,他们建立了北魏政权,随着孝文帝拓跋弘的改革,他们积极吸收汉文明,这也使得北魏成为立足中原的第一个王朝。
西夏、辽国、北宋三者之间攻伐不断,彼此呈鼎立之势,其实就是放大版的魏蜀吴,自汉以降,民族融合,到北宋时期,已经有不少人在西夏、辽国供职,从根本上讲,西夏与宋的争斗,其实就是一帮汉文化圈里的人打来打去的,大家文化背景相同,彼此知根知底,一时间确实是难分胜负,站在这个角度上讲,西夏成为北宋的肘腋之患再正常不过了。
- 上一篇:洗衣机里面的脏东西怎样清理
- 下一篇:隋唐时期英雄辈出这些好汉中最厉害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