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唇亡齿寒燕国为什么一直抓着赵国不放
俗话说唇亡齿寒 燕国为什么一直抓着赵国不放
对赵国和燕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战国风云,七雄并立,每个国家为图强争霸,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外交策略;在整个战国时代,燕国对外策略是非常的清晰的,基本上只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抗东部的齐国,另一个则是对抗它西南部的赵国。在战国中后期,秦国一家独大,山东六国在强势的秦国的攻势之下,可以说是苦不堪言,那时,它们所面对的威胁也基本上来自于秦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各个国家不得不谋取其它的道路。
与秦国相距比较遥远的燕国和齐国,则选择了与秦国周旋,极少与秦国发生正面的冲突,同时又因为它们与秦国没有直接相连的土地,所以直接的利益冲突也就比较的少,燕国这个国家,可以说是沾了地理条件很大的光。
而到了战国后期,燕国依附于秦国的时候也是如此,秦国表面上虽然把燕国看的比较重要,但却渐渐的将对于燕国的这种倚重转变成了控制;不过可惜的是,燕国对这种态度的转变毫无办法;它既没有能够去发展自己国家实力的基础,也没有能够对抗秦国的实力,所以最终才只能将整个国家的命运都担负在一个刺客身上,才会走上那天天下之大稽的道路。
因此,我们通过燕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顺应局势的要求,整个天下局势的发展是有自己的定律的,必须在这种局势的要求之下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够保证实力的稳步提升,才能够保证自己不为人鱼肉,不然的话,最终的结果肯定也与燕国别无二致;而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拥有几百年历史底蕴的诸侯大国来讲,确实太过于悲哀。
参考文献:《史记》、《吕氏春秋》、《左传》、《战国策》、《汉书》、《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