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与紫柏大师有着什么来往两个人的关系
王肯堂与紫柏大师有着什么来往?两个人的关系怎么样
王肯堂《1549——1613》,自号樵子,又号“念西居士”,字宇泰,江苏金坛人。万历十七(1589)年进士,后选庶吉士,授检讨。万历二十四(1596》年,上书神宗抗御侵朝倭寇,无果,托疾辞归,后以“浮躁”论劾,被令家居。万历三十四《1606》年,由吏部侍郎杨时乔举荐,任南京行人司副。万历四十《1612)年,转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直至罢官。
王肯堂平生好学,天资聪颖,在许多领域造诣精深,堪称晚明奇才。他工书法,精医学,擅石刻,娴文史,曾参与国史编修,口碑颇佳。又因心性平和,豁达大度,对晚明各教一视同仁,也得到各家(教》信任,虽穿梭各派之间,却相安无事,多受好评。他与晚明来华的耶酥教会士利玛窦有往来,《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提到王肯堂,称他是‘‘北京翰林院里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追随紫柏大师参禅问道,触类旁通,禅宗修持尤见功底。
王氏小紫柏六岁,紫柏是他的得戒师,紫柏给他的书信多是启发、鼓励,或评判得失,激扬心志。紫柏在给弟子的书札中,也多嘱托他们关照王肯堂,视同手足。如在一封给密藏道开的信里,紫柏说:“宇泰受性鲁直,处世非其所长,亦当渠识,暗处痛提省之。吾嘱汝二者,不可忽之。”道开有经世之才,紫柏此书,或有要他授王氏应世方略之意。在给俗家弟子冯梦祯的一封信中,也要求他“当委曲时警策之(王肯堂)”。
在《成唯识论俗诠序》中,他又说:“《成唯实论》是玄奘大师最后糅译,囊括诸论,渊涌义海,融畅奥博,无与为俦。自基师以来,有《疏》有《钞》,《疏》、《钞》之外,又有《掌中枢要》、《唯识镜》等诸著述,不知何缘不入大藏中。宋南渡后,禅宗盛极,空谈者多,实践者少,排摈义学,轻蔑相宗,前据诸典,渐以散失。然《开蒙》之作,出于元人,尔时慈恩疏钞似犹在也。余始闻唯识宗旨于紫柏大师,授以此论(《因明入正理论》),命之熟究。”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陈那弟子商羯罗主所著。商羯罗主又称骨锁主或天主,博学宏识,精因明之学,本书为祖述陈那《因明正理门论》而作,以二悟八义组织整个因明系统,条例清晰,言简意赅,深为教内所重,是研究因明的入门书。而因明学是唯识学研究的基础,不通因明,相宗研究就无从谈起。
唯识学三传而绝,在疏、钞难觅的绝境下,晚明唯识学研究一起步就面临巨大困难。不过,有紫柏、云栖、憨山等大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很快掀起研究唯识学热潮。
晚明唯识学流派纷呈,渊源各异, 紫柏一系遥承宋寂音尊者(慧洪觉范)宗旨,中经紫柏垂范鼓唱,下有王氏发扬光大,是当时诸家研究中表现出色的一支。
王肯堂撰有《因明入正理论集解》(一卷),《成唯识论证义》(十卷)等著述,他心胸开阔,不拘一家之言,对各家研究成果广收博取,归纳汇集,使当时唯识研究成果得以保存。王肯堂也参与了紫柏倡导的《嘉兴藏》刻印伟业,他是初期十位善信之一,且持之以恒,雷打不动。万历二十七(1599)年,他在《刻大藏愿文》中说:“始藏公与余言,宰官与缘者四十人,人百金以为主,而其他辅之,不十年可完。余亦踊跃翘企。无何,四十人者,渐与旨迕,存物半而登朝食禄者无一焉。独吾金坛两缘,不绝如线。自戊子(1588)迄今十三年矣……不孝虽贫,愿岁捐十金,至藏完为止。衣食可缺,此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