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为什么看到的估值和净值会有差别
分析为什么看到的“估值”和净值会有差别
分析为什么看到的“估值”和净值会有差别
许多投资者在买入基金后,会特别关注平台提供的“净值估算”数据,据此判断当天的涨跌幅度。但往往会发现,基金“估值”和公布的实际净值有所差别。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为什么看到的“估值”和净值会有差别,仅供大家参考!
基金估值
是指按照公允价格对基金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进行计算、评估,以确定基金资产净值和基金份额净值的过程。
估值方法的一致性是指基金在进行资产 估值时均采取同样的估值方法,遵守同样的估值规则。估值方法的公开性是指基金采用的估值方法需要在法律规定的募集文件中公开披露。假若基金变更了估值方法,也需要及时进行披露。
基金净值
一般指基金单位净值,是指当前的基金总净资产除以基金总份额,其计算公式为:基金单位净值=总净资产/基金份额。
基金单位净值的计算包括基金资产净值总额的计算和基金单位资产净值的计算
按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基金资产净值总额=基金资产总额-基金负债总额。
平台上的“估值”是如何算出的?
大家在基金详情页看到的“估值”是平台根据基金季报等定期报告中公布的持仓组合以及相应资产即时的表现,再利用特定算法进行的估算。
Tips:基金的持仓信息会在定期报告中公布,并不是每日更新哦!而定期报告何时披露要看证监会对基金信息披露的管理要求啦,相关规定包括:
1、基金季报在季度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发布;
2、基金中期报告在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发布;
3、基金年报在每年结束之日起三个月内发布;
4、基金合同生效不足两个月的,基金管理人可以不编制当期季度报告、中期报告或者年度报告。
举个栗子,中银大健康成立于2020.5.27,因此,投资者将在三季度报告(季度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发布)中看到它的重仓股票、债券信息~~
“估值”与基金净值不一致是正常现象!
由于定期报告公布的信息大部分已是上季度、上半年、上一年的“过去式”,基金经理很可能已根据市场行情进行了调仓。因此,以此为根据算出的“估值”仅供参考,既不能反映当前的持仓情况,也无法保证其与实际净值相同。同时,不同平台和机构对“估值”的算法也有所差别,大家通过不同渠道查到的估值就经常各不相同。
“估值”与净值之间出现差异,是正常现象。小伙伴们还是要以基金公司公布的净值为准!
基金经理能“偷吃”收益吗?
大家投资到基金的钱,是在托管银行设立专门的托管账户中管理的,基金的资金进出只能通过这个账户进行。
基金经理在选定基金的投资标的后,可以(在基金合同规定的范围内)通过下达交易指令调动基金资产来购买股票、债券等证券。除此之外,包括基金经理在内的任何基金公司人员都无权私自转走投资者的钱。并且,基金每天的净值都需要经过托管行核算,任何异常的指令,也过不了托管行这一关。所以,说基金经理“偷吃”,还真的是冤枉呀!
近两年来许多投资者购买的基金收益普遍不太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绝大部分基金的大幅亏损对于投资者的这些疑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李颖指出,首先基金产品本质是一揽子证券投资组合,基金的收益表现与投资标的基础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在股票市场连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以投资股票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难以取得正收益。在股市上涨的行情下,偏股型基金往往大部分能取得正收益。所以,基金也不可能创造神话,在近几年市场连续下跌的行情下创造很高的正收益。
从长期的绩效来看,大部分情况下,基金的整体表现要好于个人投资者,尤其在牛市和震荡市场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如2006年和2007年均有超过八成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00%以上的回报,而个人投资者这一比例均达不到2012年近50%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5%至30%的回报,而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个人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至50%。因此,基金仍不失为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一个较好的投资工具。
无论是中国股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问题,都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都需要市场整体的理性来推动。但是作为投资者本身,一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盲目的听信销售人员的宣传。如果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或是短期要使用的资金,不能投入太多在单一的股票类基金中,以免受到股市波动风险的冲击较大。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有实际意义的,应该是抱有长期投资的心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续期选择相应适合的基金产品,避免过度追逐短期收益突出的热点基金、多关注长期业绩相对较为稳健的基金,通过定投、组合配置来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
小提示:
一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安排基金品种的比例。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基金,购买偏股型基金要设置投资上限。
二要注意别买错“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伪劣产品“浑水摸鱼”,要注意鉴别。
三要注意对自己的账户进行后期养护。基金虽然省心,但也不可扔着不管。经常关注基金网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四要注意买基金别太在乎基金净值。其实基金的收益高低只与净值增长率有关。只要基金净值增长率保持领先,其收益就自然会高。
五要注意不要“喜新厌旧”,不要盲目追捧新基金,新基金虽有价格优惠等先天优势,但老基金有长期运作的经验和较为合理的仓位,更值得关注与投资。
六要注意不要片面追买分红基金。基金分红是对投资者前期收益的返还,尽量把分红方式改成“红利再投”更为合理。
七要注意不以短期涨跌论英雄。以短期涨跌判断基金优劣显然不科学,对基金还是要多方面综合评估长期考察。
八要注意灵活选择稳定省心的定投和实惠简便的红利转投等投资策略。
基金相关文章:
★ 买基金要会选基金
★ 购买基金常见四种方式
★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 短期理财基金存在哪些特点
★ 基金估值存在哪些原则
★ 2021基金为什么会下跌
★ 行情分析
★ 外汇基础知识解读
★ 股票投资名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