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的益州豪族是怎样的存在与西南政权
汉朝时期的益州豪族是怎样的存在?与西南政权有何联系?
汉朝,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在科技领域也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益州豪族作为益州地方势力,益州地区的社会环境是否安定,往往会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益州地处西南,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加之民族关系错综复杂。
自古以来,民族问题、地方割据问题频频出现,能否正确处理好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关系,更是关乎益州为豪族生死存亡的大计。
一、两汉时期益州少数民族与益州豪族
益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集聚区,在这里各民族间有着长期交往的历史,相互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纷争。自秦统一西南地区,开始在这一地区建制,又经过两汉时期的经营,西南各民族间有了更多的经济文化交流。
各民族间出现过合作也出现过冲突,但是和平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都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汉建立之初,对待西南少数民族多以剿抚并举的措施,针对少数民族的叛乱,取得一定的效果。东汉中期,尤其是安帝以后,由于朝廷的腐败,对待少数民族往往征收沉重的赋税,人民苦不堪言,少数民族的起义开始接连不断,直至东汉走向灭亡。不过汉政府也选用了一些良吏来治理这一地区,在夷汉关系处理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如广汉郑纯为益州西部都尉之时,史称:“为政清洁,化行夷貊,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皇帝认为其有功,升迁为永昌太守。郑纯为政期间,治绩依然出色,并与当地哀牢人约定:“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这些赋税对夷人来说还是相当宽松的,使得永昌地区的夷人生活安定,百姓称快。又有巴郡张翕为越嶲太守,治绩有方,史称:“政化清平,得夷人和。”
后张翕卒于任上,夷人很是伤心,如丧考妣,当地夷人二百余人送牛羊祭祀他,并护送棺椁远至其老家安汉县。又如蜀郡王追为益州太守,开始在益州郡兴办学校,渐迁其俗。
后又有广汉景毅为益州太守,毅初到郡时,米一斛万钱,施以仁政,没过几年,米价稳定至数十钱。边疆循吏稳定了西南政局,并在促进各民族友好交流方面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他们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倾心于汉文化,少数民族前来归义汉朝政府者不计其数。
结语
两汉王朝在经营西南地区时,这个过程是曲折的,有时甚至出现过倒退现象,但是其对中华民族的功绩却是不可估量的。汉朝在西南地区的经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南地区落后的局面,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祖国西南边疆基础。
- 上一篇:古代没有普通话存在皇帝和大臣是如何交流的
- 下一篇:古代女子发型众多她们如何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