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刘奭积极提倡仁政为什么他没有受到赞
汉元帝刘奭积极提倡仁政,为什么他没有受到赞扬?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元帝刘奭的故事。
汉元帝刘奭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他在汉朝皇帝中的存在感并不算很高,不少人都认为西汉是从刘奭时期开始走向衰落的。其实刘奭多才多艺,精通史书,在位前期实行了不少仁政。但刘奭却也陷入到了宠信宦官的怪圈中,导致皇权逐渐被侵蚀,最后朝内出现动荡,西汉政权开始走衰。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汉元帝刘奭,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一起来了解下刘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吧。
接着,汉元帝一如既往重用宦官。由于汉元帝太过仁慈,因此,当时整个朝廷形成宦官、外戚、儒生三股势力。这三股势力再也没有考虑国计民生,而是互相构陷,互相倾轧。大家轮番上阵,在朝廷上作威作福。唯一没有权力的,就是汉元帝本人。
以上就是汉元帝实施“仁政”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纯粹的“仁政”之所以在王朝社会行不通,是因为王朝社会本身就是一种集权社会。这种集权的核心,就是要保证皇帝拥有独一无二的权力。除了皇帝以外,任何大臣拥有这些权力都不行。而且朝廷里面实行民主,大家讨论着做事情也不行。
皇帝要实现极权,必须要“恩威并施”。通过所谓的“恩威并施”,让大臣们怕你同时又感激你,这样,皇帝的权力才能够集中。
这一点,可以说汉宣帝是看得最清楚的。当然了,不只是汉宣帝,汉武帝、汉高祖这些都看得很清楚,只不过他们不说,汉宣帝把这话说出来罢了。
其他皇帝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仁政”,宣扬的也是“仁政”。就算他们实际上实施的是“暴政”,他们依然会说自己实施的是“仁政”。这就是古代王朝社会里集权皇帝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