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里的烈女操为何有人希望剔除呢
发表于:2024-03-11 11:01:53
来源:宏馨资讯
《唐诗三百首》里的《烈女操》,为何有人希望剔除呢?
孟郊的《烈女操》为何在被认为是糟粕之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二百年来最有影响的唐诗选本, 其中孟郊有两首入选,其一《游子吟》,其二《列女操》。
《列女操》是一首五言古诗: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诗中描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忠贞的表白,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节操高尚的烈女。此诗内容或以为有所寄托,借赞颂贞妇烈女,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
但《烈女操》反对妇女改嫁, 宣扬从一而终的贞节观, 强调妇女夫死不改嫁或不失身, 此种观念为儒家礼教所提倡, 容易得到社会认可。
古代主张女子恪守贞节, 明确指出女子不事二夫,宣扬妻子对丈夫从一而终。特别是唐朝女子推崇九烈三贞, 要求女子第一守节, 第二清贞, 认为夫妻一旦结合就义重千金, 如果丈夫中途死去, 妻子当守志坚心, 不能再嫁。妇女当守节舆论在唐诗人当中也较为提倡。如白居易《妇人苦》:“妇人一丧夫, 终身守孤孑。有如林中竹, 忽被风吹折。一折不重生, 枯死犹抱节。”将夫死后妇终身守孤孑比喻为风吹折后不重生直至枯死仍然抱节的林中竹, 这与《列女操》“波澜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并无二致。
只是当今, 人们的价值观已发生改变, 现代女性自尊自省、自爱自觉、自理自治, 《列女操》却提倡守节和殉节, 这些封建礼教以牺牲女性爱情婚姻幸福为代价, 并不适应现代社会, 因此《列女操》于当今传唱之声稀薄。甚至有人认为此诗是封建糟粕, 应当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