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碟阀

贾惜春的性格怎么样为何说她比王夫人还狠心

发表于:2024-03-11 11:01:32 来源:宏馨资讯

贾惜春的性格怎么样?为何说她比王夫人还狠心呢?

在《红楼梦》里,有不少明白人,这些人都看到了贾氏家族暂时兴旺发达背后的严重危机,比如说秦可卿、王熙凤、贾探春等人,而且她们还采取了不少的挽救举措,希望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可是,依然没能换回贾家昔日的光辉,不过,笔者认为,这些明白人还不算清醒人,她们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挽救举措是无力的,是单薄的,她们始终不愿意面对贾家败落这个大悲剧,对贾家的辉煌始终抱有幻想,因此,她们还不算真正的清醒人。

只有一个人,无论在兴旺光辉时,还是在大厦将倾时,都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并为自己做出了自保的选择,她就是贾惜春,大观园中难得的清醒人,只有她,对于贾家大悲剧的认识是最为透彻的,也正是如此,才直接导致了惜春杜绝宁国府的故事,和最终出家为尼的悲惨命运。

列位看官,我们先来说说贾家的这几个明白人,所谓贾家及四大家族所存在的“盛世危机”,第一个发现的,应该是秦可卿,在《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秦可卿去世前托梦给王熙凤,告知王熙凤“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并建议王熙凤“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秦可卿、王熙凤、贾探春都对贾氏家族的败落进行了挽救,此时的贾惜春在做什么?她没有如她的姐姐、嫂子一样去努力挽救,而是坐在青灯古佛旁,诵佛念经,那么,她真的是想出家吗?笔者认为,真的不一定,惜春喜欢佛学不假,但如果说要出家,恐怕还没有到这个地步,设想一下,如果贾家没有败落,她会出家吗?应该不会,因此,贾家的败落才是促使她出家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可能有意见,作为贾氏家族的一份子,那贾惜春为什么不学她的姐姐和嫂子,积极变革,争取挽救这个落败的家族呢?因为只有她明白,贾氏家族的败落是无法改变的,她看到了贾氏家族最终的败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任何的个人对于包括贾氏家族在内的四大家族的挽救措施,都是螳臂当车,因此,不用挽救,挽救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徒劳而已,“忽喇喇似大厦倾”,这样的大悲剧是不可扭转的。

不得不说,贾惜春对整个家族大悲剧的认识,比秦可卿、王熙凤、贾探春等人要深刻得多,她就没指望去挽救,因为,她认识到本身已不可挽救,这其实也正是贾惜春的清醒境界高于秦可卿、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的原因。

那么,贾惜春该怎么办?她应该已经看到了贾家未来的落败,她没有像贾迎春那么坐以待毙,也没有像贾探春那么锐意进取,她选择了逃避和自保,首先,她断绝了和宁国府的关系,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她借入画的事情,向她的大嫂子——宁国府的“当家奶奶”尤氏表了态。

很多人可能觉得惜春有点无理取闹了,其实,惜春是有道理的,宁国府里的各种淫乱行为,贾珍与秦可卿,贾珍贾蓉与尤二姐尤三姐等,这都是惜春所不耻的,《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曾经写道:“尤氏道:‘可知你真是个心冷嘴冷的人。’惜春道:‘怎么我不冷!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可见,惜春所表现出的无情和冷漠,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正如惜春所言:“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这一回的回目第二句是“矢孤介杜绝宁国府”,脂批也言道:“惜春年幼,偏有老成练达之操。”这些都是肯定的口吻。

在与宁国府断绝关系后,在荣国府被抄之前,惜春选择了出家为尼,以求自保,免受牵连,“出家”就是“出世”,于是,小小年纪的惜春开始了“缁衣乞食”的生活,去追寻她的“大光明”(惜春有诗云: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在保住性命的同时,她也得到了精神上的自由。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道,惜春是观他人之苦痛而获解脱,“唯非常之人为能”,“唯非常之人,由非常之力,而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与苦痛之不能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惜春之解脱是“超自然的”“宗教的”“平和的”,因此可以说,惜春是《红楼梦》里悟性极高的人,她的出家源自自我的了悟,她不甘愿活在浮躁和虚枉的痛苦中,是一种自我的顿悟,惜春出家早于宝玉,真于妙玉,这对于一个不经风雨、年纪尚轻的贵族小姐,实在难能可贵。

艾优网点卡平台

关注粉丝以下操作最为合理的是

我提供支付宝信息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