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的真正实力如何和演义中完全不同
廖化的真正实力如何?和演义中完全不同
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也因为这句话,为廖化打上了武艺一般、能力不足的标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关于廖化的人物记载,正史和演义完全是两种版本,在正史中,廖化本是关羽帐下的主簿,荆州失陷后,廖化投降东吴,后思念故主,用诈死的方法,趁东吴不注意带着老母逃出。
前往益州投奔刘备,半道上在夷陵遇上攻打东吴的刘备,留在蜀汉军中效力,所以实际上,廖化能够回归蜀汉,与个人勇武没多大关系,主要是跟脑子有点关系。
演义中的廖化突围的方向,并不是吕蒙围堵的主要路线
再看演义中的廖化,变成了襄樊之战中,关羽率领的荆州军先锋,吕蒙偷袭荆州后,关羽军败退,整个荆州唯有麦城这座小城还是蜀汉的控制中,关羽退到麦城后,廖化自告奋勇突围去搬救兵。
关羽败走麦城后,身边仅剩下300人,吕蒙知道关羽兵少,关羽必然不会走大路,一定会从小路突围,命令朱然率兵五千,埋伏在麦城以北的二十里处,令潘璋率精兵五百,在临沮的偏僻小道上埋伏。
从吕蒙的布置上来了,对付关羽的兵力主要布置在从麦城通往益州的道路上,也就是麦城西北方向的道路上,以临沮为中心,设置埋伏圈。
而且在对待北伐的态度上,廖化其实与费祎、张翼的立场相似,认为不应该考虑实力,不应一味的对外虚耗,姜维率军出狄道时,廖化评价说:“‘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认为姜维用兵不知收敛,必然招致祸患。
其实,汉魏三国时期,官职中有大将军、将军的,并一定就是武将,从汉武帝以后大将军总领朝政开始,很多时候大将军就是权臣的代指,总领军政大权,而不单单是武将专属的职位。
比如西汉昭帝、宣帝时期的大将军霍光,其实是秘书出身的文职,并没有领兵打仗的经历,出任大将军不过是权臣的代称罢了。
比如曹魏的镇军大将军陈群,是标准的处理政务的文官,加大将军职衔,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而且唐朝及以前的文武官员,大都是下马能安民,上马能治军的,分界线没有那么明确。
换个角度,把廖化当成一个文官来看待,他又能处理文吏工作,又能领兵打仗,是不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