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做了哪四件令唐高宗感叹之事他有多公
狄仁杰做了哪四件令唐高宗感叹之事?他有多公正无私?
狄仁杰,字怀英,唐代政治家,曾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两度为相,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狄仁杰和北宋时期的名臣包拯一样,以不畏权贵著称,屡屡为民请命,并且终身清廉。
狄仁杰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是,他在武则天称帝期间,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从而使李氏的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其实,早在唐高宗李治时代,狄仁杰就多次因政事与唐高宗据理力争,让唐高宗及群臣感到他的公正与无私。
狄仁杰做的下面这四件事,最终让唐高宗发出叹服:“真大丈夫也!”
第四件、不信妖言
狄仁杰刚正无私的风格,让唐高宗升迁其为度支郎中,管理财政。
一次,唐高宗要前往汾阳宫巡行时,狄仁杰负责打前站,安排皇帝一路上的交通、食宿。
当时,到汾阳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妒女祠。当地人有个传说,但凡“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
为此,并州长史李冲玄打算征发数万民夫,另外开辟一条御道。
但狄仁杰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说道:“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旧唐书·狄仁杰传》)
是啊,皇帝出行,有千乘万骑的随从,有风伯为之清尘,有雨师为之洒道,还怕什么妒女之害呢?
狄仁杰一语,免除了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得知后,结合以前的那些事儿,由衷地发出感叹:“狄仁杰真是个大丈夫啊!”
狄仁杰不仅自己刚正,还从不嫉贤妒能,他善于发现人才,并大胆地举荐人才,他为相期间,先后举荐了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唐代名臣。
张柬之正是那位发动“神龙政变”,逼迫年迈的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显,恢复大唐江山的政变主要人物。
700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痛哭:“朝堂空矣!”并且还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