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名人简笔东汉严光和客星山的故事
慈溪名人简笔|东汉严光和客星山的故事
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今慈溪市横河人。曾与刘秀同学,有高名。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后被征召到京师洛阳,授谏议大夫,不受。归隐于富春山。年八十,卒于家。
流经石堰的那段东横河上,长虹般飞架着一座单孔石拱桥,名叫安山桥。安山桥桥东一箭之遥,崛起一座挺拔突兀、犹如被巨斧平削去顶尖的大山。它,就是陈山。
其实,安山桥的正名应该是“客星桥”。在它那斑驳走色的桥栏石上,至今还认得出镌刻着的“客星古渡”四个字。就连桥畔的陈山,也该称作“客星山”哩。
为啥又是“客星桥”,又是“客星山”呢?只因为这里流传着一个“客星”的历史故事。
西汉末年,我们这座形态奇伟的陈山下,出了个很有名望的人物。他,姓严,名光,字子陵。这位严子陵先生年轻时,曾去外地投师求学,和南阳人刘秀结识,两人成了很要好的同学。
后来,王莽篡位,政治败坏,天灾加上人祸,弄得民不聊生。于是爆发了赤眉、绿林等农民大起义。严子陵见天下纷乱,便回乡隐居不出。刘秀却凭着他的雄才大略,逐渐接收了起义军的胜利果实,最后做了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
治理天下,急需人才。光武帝立即想起了那位满腹经纶的好友严子陵,就派使者前来聘请他出山襄助。严子陵只得应诏进京,来到洛阳。光武帝优礼有加,殷勤接待,少不得设宴接风,像当年切磋学问那样,在席间探讨安邦安国的大计。
夜深了,光武帝便和严子陵在御榻上抵足而眠。严子陵因为鞍马劳倦,不一会儿便沉沉入睡,竟把脚搁在光武帝的肚皮上。光武帝不忍惊破老朋友的酣梦,让他搁了好多辰光。
次日天未大亮,值班的钦天监官员慌慌张张地传进话来,说有大事启奏万岁爷。御榻上,严子陵高卧未起,光武帝却被内侍的脚步声响惊醒,轻手轻脚地起了床,来到偏殿,问有何事禀奏。
钦天监官员道:“小臣昨夜仰观星象,三更时分,看到有颗客星冲犯帝座,形势危急十分,故不待天明,冒昧闯宫面奏。”
光武帝听后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没事儿,没事儿,寡人不是好好坐在这里么?昨夜和好朋友严子陵先生同床而卧,三更时分,并无他事,只不过是他的大脚搁在寡人肚皮上罢了。”那位饱受一场虚惊的官员听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为了纪念这位严子陵先生,乡亲们便把陈山称作“客星山”,并在他倒穿麻鞋上岸的渡口建造了一座高大的“客星桥”。过去,安山桥周围这一带地方叫做“高风乡”,可能也是出于对这位古贤的高风亮节无限的企慕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