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为何还保留百家典籍
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为何还保留百家典籍?
你真的了解汉武帝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思想繁荣的现象往往出现在乱世时期,而一旦天下一统,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选取不同的做法。
比如以秦朝为例,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劝勉百姓农战,秦始皇甚至不惜将一众诗书焚毁,避免百姓分心。而到了汉朝,好不容易将自己祖母窦太后斗败的汉武帝刘彻,为了重新控制人们的思想,加强中央君主专制,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最终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
因此,汉武帝罢黜百家本就是出于政治的考量,自然不会真的同其余诸子的学说斤斤计较,毕竟只要不像墨家那样的激进,百家思想的传播也无伤大雅,只不过是朝廷不提倡了而已。
其次,诸子百家的学术理论,经过了长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在天下百姓之中,拥有了极为强大的思想阵地,并不是任何一个统治者想要清除就能够轻易清除的。正如上文说的那样,百家学术在当时遍地开花,如果真的要在文化上彻底清除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就算汉武帝真的能够做到,千古骂名也肯定是要背负了的。
再加上汉朝之所以能够强大,也的确离不开初期黄老思想的指导,因此,如果汉武帝全盘否定百家学说,也相当于是在否定先皇的功绩。不仅会遭到天下学子的反对,也同样会受到朝中大臣的指责。但好在汉武帝本人也不失为一代明君,在利害关系的权衡层面,他还是懂得有所取舍的。
再一个原因,就和董仲舒本人有关了。还是那句话,从先秦儒学发展至今,按照历史的脉络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学,直到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而在这三个阶段中,自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一番大的改造后,儒学从此便在服务于封建统治的道路上,一骑绝尘而去了。
然而,尽管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但在当时,却引起了儒学门派内部不小的矛盾。通俗点儿来说,当时以孔孟思想为标准的儒士,看董仲舒就跟看一个欺师灭祖的二百五一样,对他改造后的儒学理论根本不予承认。但奈何董仲舒背后有皇室的支持,他们就算再怎么反对,也无法阻止改造后的儒学逐渐普及的历史进程。
但是,董仲舒的这一做法的确在当时引起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他本人自然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所以,对于董仲舒而言,只要自己的目的达到即可,如果真的将其余学说赶尽杀绝,恐怕不仅皇帝要背负千古骂名,他本人也无颜再去九泉之下面对古圣先贤了。
所以说,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做法的确取得了极大成就,至于罢黜百家的理论,也只是在朝廷上不再以百家为并行学术,至于其传播发展,统治者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去深究了。再者说了,在古人的眼中,衡量盛世天下其中的一个标准,便是修书。尽管汉武帝当时还没有这一说法,但朝廷藏书越多,也就愈发能够显示出这个国家强大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故而又为何要学习秦朝,选择焚书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呢?
- 上一篇:揭秘古代皇帝的卧室一般有多大
- 下一篇: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朝廷是如何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