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北方降温

明朝的锦衣卫权利有多大可对朝廷大臣行刑

发表于:2023-12-19 12:03:39 来源:宏馨资讯

明朝的锦衣卫权利有多大?可对朝廷大臣行刑

明朝的锦衣卫作为特务机构,想必很多人已经了解。但鲜有人知的是,除了锦衣卫之外,明朝还曾出现过三大特务机构。每当缇骑出动时,天下必会因此骚动。四大特务机构掌权时期,上至藩王宰相,下至普通百姓,几乎都处于其监视之下。若是有人稍稍逆了他们的命令,就会面临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这四大特务机构“代天巡狩”,经常四处缉捕巡查,使得明朝举国上下都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之中。

这里,我们先来说说锦衣卫。

锦衣卫,原本为军事建制。明朝初年的军制相对简单,基层的单位主要为“卫”与“所”,归属京城管辖的卫所大约有48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改革禁卫军建制,他组建了12个亲军卫,而“锦衣卫”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负责掌管锦衣卫的指挥使,一般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信武将,极少出现由太监出任的情况。

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即:其中的一部分人是负责展列仪仗、执掌侍卫,以及跟随帝王巡视的锦衣卫。这一类锦衣卫,其实,与传统意义上的禁卫军没什么区别。虽然,他们也被称为“将军”,但是,平时却只负责在宫中侍立、通传帝王的命令,有时甚至还会兼做守卫工作。

但是,这些锦衣卫却并非等闲之辈,他们通常长得人高马大,声音极为洪亮。单从外表来看,便已经是威慑力十足。

东厂府衙设计的十分气派,其大厅左侧供奉着岳飞的雕像,右侧刻着胰式芏案的典故。历届东厂厂主的牌位,都需供奉在西侧的祠堂中,堂前甚至还立了一座“流芳百世”的牌坊。

但讽刺的是,东厂的所作所为与这些摆设相差甚远。东厂番子虽整日在京城的街头巷尾活动,但却并不是在为朝廷办事。他们经常罗织罪名,诬陷百姓,妄图从中敲诈一笔。到了明朝中后期,东厂的侦缉权限进一步扩大,甚至,连偏僻的远州都出现了东厂人员的身影。

虽然,东厂的建立时间晚于锦衣卫,但是,其地位却是后来居上。这主要是因为东厂厂主与皇帝联系密切,且又身居皇宫,极易得到帝王的信任,所以,东厂与锦衣卫逐渐成为了上下级关系。可以说,在宦官一手遮天的时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还需要下跪磕头。

说完了东厂,我们再来说一说西厂。

西厂在历史上的存在时间较短,它的建立与成化年间的一些民间秘案有很大的关系。相传,在明宪宗统治时期,京城出了一桩“狐妖夜出”的悬案,接着,又出现了妖道蛊惑人心的事情。

当时,这位妖道笼络了不少朝中的宦官,图谋不轨。虽然,这些人最后都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但是,明宪宗却因此事深感侦缉势力的不足。于是,他便命身边随侍的太监汪直出宫刺探消息。但是,汪直却以此为契机,四处捕风捉影,搜集了许多所谓的“秘密”。

在他将这些事汇报后,明宪宗觉得这些消息极具价值,且对汪直的办事能力较为满意,便命他继续做下去。过了几个月,宪宗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内廷机构——西厂,并命汪直担任首领。西厂的军士主要从禁卫军中挑选,而选中的这些人则需自行添置部下。仅仅过了几个月,西厂的人员数量便超越了东厂。

当初,创建西厂的初衷本是为帝王打探消息,但是,汪直作为首领,却将此作为了升官发财的捷径。他拼命构置要案、大案,其办案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以及牵扯的人员数量都远超东厂和锦衣卫。

此外,西厂还布下了全国性的侦缉网络,主要打击京内外的官员。

若怀疑某个官员,西厂人员便会直接逮捕,而不必征得皇上的同意。之后,自然是严刑拷打,尽量将案件弄大。另外,西厂还严密监视着平民百姓的生活,若有人言行不端,便会立即被西厂以妖言罪处置。西厂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搞得举国上下人人自危,甚至一度迫使朝廷官员联合上书。

当时,以商辂为首的辅臣们一同上书,言辞恳切的陈述西厂带来的危害,还一一罗列了汪直犯下的罪状。明宪宗看过奏章后极为震惊,他下令撤销西厂,同时,遣散西厂的工作人员。但没了西厂之后,宪宗又觉得少了点安全感,于是,在戴缙等奸臣上书吹捧汪直后,又恢复了西厂。

在废与举之间,仅隔了一个月。汪直官复原职后,办案更加严酷,而吹捧他的戴缙,也因此得到了高升。此后的五年内,汪直又陆续办了无数的“惊天大案”,他将朝中反对自己的大臣,如项忠、商辂等人一一铲除,他的权势也因此达到了顶点。

后来,汪直过分扩张的权势引起了宪宗的警觉,他最终被调离京城,随后,西厂被解散。

最后,就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内行厂了。

明武宗登基后,刘瑾作为大太监手握大权,不仅使太监实力再次崛起,连从前被撤销的西厂,都得到了再次营业。

此时的东、西两厂均由刘瑾统管,但两者并不是合作关系,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打击。为了逆转这一情况,刘瑾又秘密建立了内行厂,由其直接领导。这一机构的功能与东、西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显然更大,因为,连东西厂与锦衣卫等特务机构都被其严密监视。

这一时期,明朝出现了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的局面。一直到刘瑾垮台,武宗才撤销了内行厂与西厂。总而言之,厂是司礼监太监掌管的宦官机构,而卫则是由指挥使掌管的军事机构。厂中的一些属官,如隶役、缉事等,均是从锦衣卫队伍中调拨的。

可见,厂与卫之间存在盘根错节的关系,二者都被视作明朝皇权的重要支柱,极受重视。厂卫制度是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推行的个人政治举措,其最大的功能,是让朝廷官员时刻处于被监视的恐慌之中。任何看似“不老实”的言行,都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恐怖后果,所以,朝廷官员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但物极必反,这些特务机构倚仗特权残杀忠良,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在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东、西两厂、锦衣卫以及内行厂这四大特务机构,始终扮演着极为特殊的角色。它们受命于君王,却被太监所牵制;它们因加强皇权而居功赫赫,却因恃权妄为臭名远扬;它们试图守卫明朝的政权,却为其灭亡埋下了祸根。

所以说,明朝这四大特务机构的功过是非,值得后人思考。

国际公关杂志社

空中美语版面费

新丝路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