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如何艰难面世的具体的过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如何艰难面世的?具体的过程如何?
说到李时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中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科学巨匠的只有两人,一位是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另一位当为明代的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人。据清代顾景星《白茅堂集》记载,李时珍出生时出现异象,“白鹿入室,紫芝产庭”,所以李时珍“幼以神仙自命”。此事颇为玄乎,真实与否,已不可考。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个医生,但他觉得医生没有地位,常受人欺侮,所以给李时珍拟定了科举求仕的道路。李时珍少时聪颖,十四岁中了秀才。可是后来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没考中的原因,史书不载。但世人应当庆幸,如李时珍考中举人,世间不过多一疲于政事、迎来送往的官员,却将少一位经天纬地的医药奇才。此时的李时珍,可能是因为小时候体弱多病,又常跟随父亲行医,已经对医药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决定以医为业,并且决心很大,文献记载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他父亲也只好由他自行择业了。
在家里,李时珍又对《本草纲目》进行了反复修改,前后十年之久,“稿凡三易”大约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其间,李时珍少不得又与王世贞书信往来,但王世贞就是迟迟不肯动笔。直到万历十八年(1590年),王世贞去世前夕,才将他为《本草纲目》所作序文寄给了李时珍。今天我们来看这篇序文,其实还颇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但凡为人作序,少不得对作者其人大肆赞扬。但王序则不同,多赞扬其书而少称颂其人。除了前面“北斗以南一人”之词有稍作称许之外,几乎都不再有什么赞扬作者的话,全以李时珍本人自谦之辞来转述。“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算是对他辛苦一番的表扬。又说他正在写《弇州卮言》这部书,感慨当今世上像他王世贞那样知识广博的人太少。最后的评价是“昧太元如子云者”,将李时珍致力于编纂《本草纲目》与扬雄醉心于《太玄》归为一类。
有了王世贞的序,《本草纲目》开始着手筹备刊刻。在金陵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的支持下,《本草纲目》的刊印工作在一步一步地进行,但进展似乎很慢。李时珍去世之前,有没有亲眼目睹自己的著作刊印成册,至今都还是个谜。《明史·李时珍传》说:“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此后,李时珍的大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及父亲的《遗表》进献朝廷,获得皇帝嘉许,命刊行天下,已经是后话了。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本草纲目》在金陵正式刊行。而此时的李时珍,作别世间已经三年了。
李时珍的两个儿子后来都没有从医,考取功名去了。小儿子李建中后来还当过四川蓬溪的知县。这可能是李时珍临死前对后人的嘱托吧,也可能是为《本草纲目》的刊印伤了心的缘故吧。李时珍没有想到,《本草纲目》后来被刊刻印刷了60多次,“士大夫家有其书”,后来又被翻译成日、朝、法、德、英、俄等国文字,畅销世界各地,还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实际上,今天世人大多知道李时珍而不知道扬雄,而且更可能的是,听说过李时珍而没听说过什么王世贞。
- 上一篇:典韦是魏国猛将他能打赢五虎将中的哪个呢
- 下一篇:历史上南朝齐的皇帝们有多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