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非常有才为何却没做出什么功绩呢
东方朔非常有才,为何却没做出什么功绩呢?
历史上的东方朔非常有才,但他的官职并不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但如果换个角度:他能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期认清自己、找准定位,在凶险的封建政治官场中游刃有余、活得洒脱,倒也挺让人佩服。并且,他的一些荒诞行为,背后也许隐藏着无奈的动机。
因此,东方朔的人设几乎被汉武帝固化了下来。他曾经试图借着自己备受宠信之机请求被重用,并且刻意写下了一篇万言书,洋洋洒洒、旁征博引,既包含了商鞅、韩非子的主张,又以诙谐的方式加以表达,但这仍未能改变汉武帝的心意。
有感于官场不得志,东方朔写下了《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明己志,这两篇文章将他的风格、学识彰显得淋漓尽致,备受人们赞誉。此外还留下了《封泰山》、《责和氏璧》等大量文章,才华体现无疑。
东方朔在官场未能更进一步,也许跟他独一无二的行事风格有关。
他为人不拘小节,曾因醉酒跑到皇宫大殿里小便,差点因大不敬罪被杀,在汉武帝的关照下才免去了死罪,后来才因表现官复原职;
他纵情酒色,每次被汉武帝赐宴,他都把剩下的酒肉揣在怀里带走,压根不管衣服是否脏污;他酷爱喝酒,经常喝醉后趴在地上纵声高歌、毫无形象可言;汉武帝赏赐的钱财,他全拿来迎娶年轻漂亮的女子,保持着每年换个新媳妇的节奏。
因此,宫内其他人大都视东方朔为“疯子”;汉武帝则看得更透:“假如东方朔没有这些荒唐行为,你们哪能比得上他呢?”
不过,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东方朔看似荒诞的言行,也许正是他独特的官场生存方式。
在封建帝制下,帝王的意志拥有决定性的威力,也许只是一个念头,就能直接决定他人的生死、影响政权的命运;但在同时,君主并不是绝对理性的个体,他们也是人,有好恶、弱点、脾性。
因此,就产生了“伴君如伴虎”的说法,任何臣子与君主相处,如果不揣摩其心思、以其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提意见,极有可能会为自己招来大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
而东方朔这类“滑稽”,最擅长的正是察言观色、洞悉人心,以君主最喜爱的方式与其相处。他巧言善辩、伶牙俐齿,尤其善于正话反说、侧面迂回,极具说服力;同时,由于官位低下,反而让他具备了其他高官不具备的优势:位卑权轻,让君主不会对自己心存戒备、处处提防,客观上提高了自己的说服力。
后来在临死前,说了半辈子动听话的东方朔一改常态、诚恳地劝说汉武帝“远巧佞,退谗言”,也就是后来诸葛亮出师表中所提的“亲贤臣,远小人”;而实际上,东方朔本人正是像极了“巧佞”。
因此,汉武帝当时大为惊奇,并对其他人说:“如今再看东方朔,难道他仅仅是善于言谈吗?”也许,他终于察觉自己看错了东方朔。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书中用这句话来评论东方朔,也许揭示了这位官场老油条的无奈。
- 上一篇:揭秘司马懿一生最畏惧的人是谁
- 下一篇:古代士兵打仗又没有钱庄士兵发的军饷又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