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插装阀

崇祯并不是昏庸的皇帝为何他要杀袁崇焕

发表于:2023-12-19 11:52:28 来源:宏馨资讯

崇祯并不是昏庸的皇帝,为何他要杀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末名将,多次以少敌多击败强敌,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等胜利,一生无一败绩,被后金称为前所未有之劲敌。最终,崇祯皇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将袁崇焕冤杀。崇祯为何一定要杀袁崇焕?那袁崇焕该不该杀呢?

说到袁崇焕可能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近代以来饱受争议,有人说他战略眼光不足,爱吹牛,没有政治头脑,少言寡语不擅长人际交往,这种人怎么混到边军高层的。

1、袁崇焕的满分答卷

我们来一起探讨这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谁都知道他的老上司孙承宗是优秀的战略大师,玩政治也很有一手,在关锦防线的构建中,起到的主要的牵头和领导作用。他的想法非常好,以宁远和锦州为关外桥头堡,互为犄角,实行积极防御战略。但是,从他和后金的屡次交手来看,他并没有给明朝交上一副满意的答卷。

在具体交战时不能灵活变通,其实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整个大明边军都存在这个问题,边军的将领在布阵和骑兵的冲锋中,执行的战术单一、粗糙,缺乏应变能力,你的想法都被敌人知晓,你下一步,别人都知道你往哪走,你还打个毛啊。孙承宗是个好学生,跟老师关系好,也爱学习,即使考的不咋样,大明老师也还是会给他一个好职位让他休息,可袁崇焕同学可不一样,我们前面说过他的性格。

但后来大明还是让他当蓟辽督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力强,很多位置谁去坐都没关系,但是那些生死攸关的职位只能有能力的人坐,试想想你会让一个靠作弊塞钱的医生给你做手术吗?明朝政府还不傻,孙承宗是个战略大师,他的战略构想很好可具体实施能力有些差强人意,但袁崇焕是个成功的战术执行者,他到任后积极修缮城墙,操练士兵,研究武器,观察地势,静等敌人来犯,后金果然来了,关外惶恐不安。

袁崇焕,不好意思没听说过,还是个文人,大明明摆着送肉来了,可这肉里有骨头,一不小心就崩坏了后金的大牙。宁锦之战,他积极防御利用坚城利炮,打退敌人一次次的进攻。在城外修建土墙阻碍敌军集结进攻,在敌人疲惫不堪时出乎意料率军与后金城外血战,后金大败,留下一地尸体,慌忙逃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八旗子弟居然败在了一个他们不在意的小城,和名不见经传的袁崇焕手下。

2、忠君爱国为你好,难敌做事不动脑

袁崇焕的出现,改变了明方屡战屡败的尴尬局面,得到了大明的认同,九州同庆,一时间成为人人崇拜的大英雄。“丐知中国有人矣”和“十余年未尝有此劲敌也”敌人的评价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袁崇焕同学爱吹牛,崇祯皇帝一高兴就随便问问他,几年可以解决辽东,其实就像聊天时你妈问你几年能让她抱孙子一样,你扯个谎应付一下就行了吗,可他倒好皇帝问的随便,他答的更随便,“五年复辽”。

崇祯自己都不信,可能吗,一直被后金吊打,你说五年能灭了他,估计袁崇焕同学喝了点小酒,对于别人质疑自己很不开心,开始有理有据的详细向崇祯皇帝介绍五年复辽的办法,那家伙,好啊反正崇祯也听不懂,但是不妨碍他听的很开心,让袁崇焕当蓟辽督师,特赐尚方宝剑。袁大哥你以为当时是现在啊,吹牛不犯罪,那可是欺君之罪啊,可他还以为是为了皇帝好,看皇帝一天为国事愁的,现在心情不好了很多吗。

这就算了,当时后金最烦者,一是袁崇焕跟个钉子一样钉在辽西,二是毛文龙在个岛上不停袭扰后金,搞的后金一直担心后勤被破坏,只能跟袁崇焕死磕。袁崇焕是蓟辽督师可毛文龙不服他,实际上毛文龙谁都不服,拥兵自重不服调遣,经常跟敌人做生意,相当于占山为王,可他对明朝抗金大局还是有积极影响的。

可袁崇焕同学倒好,矫诏一刀结果了毛文龙,那可是一品大将,这可是专戮大帅之罪啊,就因为“尔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尔。东江一块土,以非皇上有也。”的理由宰了,他还以为是为了皇帝好。我前面说其缺乏战略眼光,袁崇焕作为蓟辽督师,对整个蓟辽地区的防务都是责无旁贷,可其擅杀毛文龙后,没有认识到局势的变化,后金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长途奔袭,于是皇太极调整战略绕过山海关进攻北京。

纵敌长驱这顶大帽子就扣在了袁崇焕的头上。袁崇焕火急火燎的赶到北京城下与后金血战,后来又和后金议和。其实议和本没有错,明朝常年与后金和国内起义军两线作战,国力衰弱,若能先平定一处,那历史如何发展还是两说。可错就错在你袁崇焕自作主张,不禀告领导。

崇祯皇帝恼火了,你不说五年复辽吗?现在敌军都打到家门口了,你们也知道明朝那些朝臣的嘴脸,纷纷上书以“纵敌长驱,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要求惩治袁崇焕。崇祯皇帝扛不住这压力,就惩罚袁崇焕,袁崇焕手下的将士可不干了,自己跑了,崇祯皇帝疑心病犯了,你小子这是拥兵自重啊,结果将错就错杀了袁崇焕。

1628年4月,崇祯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登、莱、天津军务。这是袁崇焕个人宦海生涯的新高峰。不过,仅过了两年,崇祯皇帝就以磔刑处死袁崇焕。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袁的人生如此大起大落?

皇太极的离间计

1629年10月下旬,皇太极率10万之众,避开袁崇焕在宁远、锦州的一线重兵,绕道辽西,直扑明朝兵力薄弱的蓟门一带,很快兵临遵化城下,威胁京师。袁崇焕火速率兵驰援。皇太极在进攻受阻的情况下,抓了两个明朝太监,囚于营中。他故意让两个太监听到部将们的窃窃私语,说袁崇焕与他们有密约,他们可以不动一刀一枪进入北京。次日,又故意放了其中一个杨姓太监。杨太监回来就把这事报告给了崇祯。

生性多疑的朱由检立即召见袁崇焕,质问他,以前杀毛文龙,如今在城外驻扎,你想干什么?袁崇焕当然不知道后金搞了这么一出,一时没话。崇祯却认为这是默认的表现,下令将其逮捕入狱。

杀毛文龙犯了大忌

崇祯帝所提的杀毛文龙,发生在京师被围几个月前。毛文龙是浙江杭州人,30岁那年北漂,由辽东巡抚王化贞举荐进入军营,此后凭战功一路擢升至左都督、平辽大将军。辽阳失陷后,他退往鸭绿江口的皮岛。尽管孤军悬于海外,但毛文龙对大明还是忠心耿耿,他在粮饷不继的情况下,积极发展海上贸易,赚钱贴补军饷,时不时地还骚扰一下后金部队。正是有他在后面牵制,皇太极一直不敢放手进攻关内。

不过,朝中也有不少人对他在海外经商搞副业不满,认为他飞扬跋扈不受节制。袁崇焕就是其中之一,于是,他在就任督师后,找了个借口,利用尚方宝剑,来了个先斩后奏,把毛文龙给杀了。然而就算毛文龙有罪,但他毕竟是朝廷大员,封疆大吏,袁崇焕未经请示就杀人,此举犯了大忌。

崇祯皇帝是很器重和信任毛文龙的,朝臣批评毛文龙冒领军饷等言论,他一概给挡了回去,私下里还经常给毛文龙写信,勉励对方。在得知毛文龙被杀消息后,他大为震惊。《明史》载「帝骤闻,意殊害,念既死,且方倚重崇焕,乃优旨褒答。」意思是崇祯帝根本没想到会发生这事,不过事已至此,他还要指望袁崇焕帮他收回辽东,所以表态支持袁,但祸根在此埋下。

如果说,袁崇焕之后能经营好辽东防务,确保京城安全,那么擅杀毛文龙这事也能慢慢淡化了。问题是他在后面就接连给自己挖坑,导致了崇祯帝新账旧账一起算,把自己命给整丢了。

那袁崇焕该不该杀呢?我觉得是不该杀的。

第一,当时能对付后金的大将只有袁崇焕,杀了他无异于自毁长城。皇太极即使冒险攻到北京城下,在袁崇焕的拼死保护下最终也没能破城,倒是使计除掉了袁崇焕。皇太极自己也承认从来没有碰到如此顽强的抵抗。可见袁崇焕打仗确实有一套,后金对他非常忌惮。

第二,袁崇焕在程序上并无过错。即使袁崇焕有爱吹牛的毛病,但也情有可原。他有擅杀毛文龙的失误,事后崇祯很生气,但为了安抚袁崇焕,不但没治他的罪,反而嘉奖了他。可以说,擅杀毛文龙已经不能算是他的罪名之一了。

第三,袁崇焕对大明是忠心耿耿的,如果崇祯能承认上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放了他,相信袁崇焕还是会不计前嫌,仍然效忠。但是崇祯这人非常自负爱面子,他宁愿杀了袁崇焕也不愿承认上当,只好将错就错,把袁崇焕杀了。

当代旅游杂志社

科技经济市场

今日财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