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文字狱事件有多严重带来了哪些影响
明朝的文字狱事件有多严重?带来了哪些影响?
封建社会时期,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在清朝时期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其实在明朝时期也曾出现过严重的文字狱事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统治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在征战沙场、夺取天下的战场上,或许看不出差别,不过,打天下和治天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中的学问却相差甚远。当天下被打下来时,皇帝的文武略是否合格,在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这个朝代里,出现过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文字狱”,对于许多文人墨客来讲,在本应用文字为家国建功立业的时期,却让他们对原本引以为傲的文字产生出了最为摒弃的情感。
这些文字非但没给他们带来理想中的荣耀和升迁,在很多他们意想不到的时刻,会威胁到他们以及整个家族的性命。这些听上去略显荒谬的故事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一件极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那时,却着实成为文人墨客们心里最痛楚的伤害。而造成这些惴惴不安的深层原因,说到底,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
这样残酷而缺乏事实根据的做法,对于明朝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自然是弊大于利的。很多读书人信奉的“学而优则住”的理念开始遭到质疑和排斥。许多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以各种理由推脱朝廷赋予的差事,更有甚者以装病、装疯甚至是假死,来逃脱朝廷下达的职事。
因此,明朝的学问和文章在中国历史上根本无法与唐宋时期相媲美,连字都不敢随便用了,如何能写出精妙绝伦的文章?
文字狱,对于当朝者而言,是一件令他们感到无比“头疼”的事情,因为他们从这些文字中看到了这个社会蠢蠢欲动的反心。而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而言,它确是一件令人们扼腕痛心的事情,在这样混沌的文化环境里,明朝的文人们既不能承上,又无法启下,它们就好比是绿洲之后干涸的沙漠,曾经令人眩目的中国文化在这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断层,如何重现前朝的文化辉煌,成了摆在后人面前极为严峻的文化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