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声势浩大为何却仅几个月就失败了呢
黄巾起义声势浩大,为何却仅几个月就失败了呢?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公元184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全国大吉”为口号发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根据五德,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标志着要替代糜烂的东汉。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招集数万人到邺准备,又数次到洛阳勾通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
但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牵连千余人,而且命令冀州追捕张角。由于事出意外,张角被迫提早一个月在二月发问,史称黄巾起义或黄巾之乱,由于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焚毁官府、杀戮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作战事,黄巾军势不可当,州郡失守、吏士流亡,轰动京都。
在起义初期,黄巾军的主力分散在巨鹿、颍川、南阳等地,他们各自为战,攻城夺邑,焚烧官府,取得了很大胜利。与此同时,各地还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农民武装。但黄巾军各自为战,缺乏战斗经验,以致东汉王朝能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颍川、陈国、汝南、东郡和南阳的黄巾军相继失败。冀州黄巾军在张角病死后,由张梁统率固守广宗。
当年十月,皇甫嵩率官军偷袭黄巾军营 ,张梁阵亡 。3万多黄巾军惨遭杀害,5万多人投河而死 ,张角被剖棺戮尸 。张宝也随即于下曲阳兵败阵亡,10余万黄巾军被杀害。之后,黄巾余部和各地的农民武装,仍然坚持斗争。青州黄巾一度发展到拥众百万 。后来因作战失利,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编。曹操平定冀州时 ,张燕领导的黑山军也投降。
五、有区别措施。起义一旦爆发,常有池鱼之殃。如何避免自己人在战争中受伤,张角竟然也想到了。以前日军侵华,常给一些人家发放太阳旗以示区别。张角更高明,让门徒在门上写上“甲子”二字。既不会让官府注意,又可以让组织内部的人知道。交战时起义军以黄巾裹头,以与官军区别。这一手段被以后农民起义常常仿效。
六,有朝廷内应。和大泽乡起义不同,陈胜吴广的起义是被逼无奈,而张角是蓄谋已久,竟然连朝廷十大常侍之一的封谞都打通关系了。可见张角其志不在小,其思何等缜密,张角同学精通官场心理,封谞虽然是“十常侍”之一,可却经常受到张让等人的欺凌,封谞要上位,就必需借助他人的力量和大量的金钱。张角投其所好,两人一拍即合。
可惜,张角用人不当,派弟子唐洲去联络封谞,没想到唐洲胆小,竟然直接跑到朝廷告发,封谞立刻被捕入狱,起义的很多资料泄密,张角只能提前举事。这也为黄巾起义蒙上了一层阴影。
七,有明确定位。在起义的时候,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工将军”,三位没有称什么大将军,大丞相,或者称王称帝什么的,那些都是世俗的官职。张角三兄弟依然是化身为神,以天公、地公、人公自居,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更具有神秘色彩。
八,有施政纲领。张角对众人说:“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张角等人以圣人自居和以往的起事没有什么不同,但却提出,可以和百姓共享太平,这和秦末起义,经常标榜为某个国家,某个名人而起义不同,百姓们自然觉得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因为以上原因,张角率领的黄巾起义,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遍及天下,官军望风披靡,汉朝的中央军抵抗不利,于是下令各地自主征兵,直接导致了各地豪强势力的壮大,拉开了诸侯割据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