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宁古塔是什么样的存在让人们谈之色
清朝时期,宁古塔是什么样的存在让人们谈之色变?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宁古塔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宁古塔并非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是清朝设在盛京以北的一个边疆重镇。因此,所谓的流放宁古塔,其实就是历朝历代的“流边”刑罚,那么为何清朝人会对“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惊惧异常呢?其实主要源于宁古塔恶劣的环境和犯人的待遇。
3、待遇极差为奴为役从事体力劳动。与流放充军不同的是,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不仅要从事繁重的苦差,而且有相当部分人将沦为奴隶,即所谓的“与披甲人为奴”。普通的流人,通常会被安插在各旗之中,在官府的安排之下从事苦役,这些人要么种田,要么打闱、烧碳,一年到头都要辛苦劳作,根本没有任何空闲时间,而且朝廷还往往给犯人定下任务,如果完不成还要接受处罚。而沦为奴隶的流人则更加凄惨,既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半点尊严,主人可以任意剥夺他们的生命而不受惩罚。更为重要的是,虽然流放宁古塔的犯人虽然往往以十年为期限,时间结束就会被允许返回关内,但绝大部分都会被判处“永世不得入关”,即等于永远被留在了宁古塔,即使犯人的子孙后代,也将世世代代为奴为婢。当然,也有部分流人或因才学、或因身份,待遇往往会好上一些,例如吴兆骞就被宁古塔将军巴海聘为家庭教师,专门教授他的两个儿子读书。
正因宁古塔环境恶劣,再加上流人待遇极差,不仅被流放的犯人听到后谈之色变,就算到了宁古塔的犯人,也往往会冒着杀头风险逃跑,《清史稿》对此有载,“黑龙江、宁古塔等处发遣人犯,逃者甚众”,很多人宁愿逃入深山饿死冻死,也不愿在此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