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是否真的亲密无间白帝城的托孤
刘备和诸葛亮是否真的亲密无间?白帝城的托孤是真心的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诸葛亮一篇《出师表》永传千古,时至今日,在我国中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系统里,《出师表》赫然其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大多数民众对诸葛亮的印象是通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定性的。但往往,编剧为了电视剧的观感,会调用各种艺术手段,将某些特别的人物塑造成特别的艺术形象。诸葛亮的艺术形象就是被美化过的。虽然这么说,但我完全认同民众对他的一些评价,例如,智慧无双、运筹帷幄、赤胆忠心。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一下,诸葛亮实际上在蜀汉的遭遇。
诸葛亮的身世
诸葛亮出身于名门世家,先祖是西汉诸葛丰。先祖诸葛丰在在朝为官时,时常上书汉元帝,表达其与佞臣奸臣的势不两立,并痛斥那些只顾中饱私囊、拉帮结派、蝇营狗苟之徒。虽然得罪了朝中重臣,但他的这种气节和人品对诸葛世家影响深远,诸葛亮的性格也许就是受这种代代相传的人格魅力影响。
为了制衡诸葛亮的权力,刘备早已不动声色地将李严提拔为尚书令,使他在官阶上可与诸葛亮比肩。于是他下了这么一个明智的决定:“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诸葛亮依旧行丞相之事,李严则主掌内外军事,这样的分配正好能让二人相互制衡,以免任何一方做大。
而从当时蜀汉政权的权力机构的构成、与实力分配的角度来看,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刘备要防止一方独大的绝非是李严。
在为期很短的一年内将李严从地方长官升至尚书令,并借助其政治地位的上升以及原有的基础,人为地将李严制造成为实际的东州集团代表这一事实,充分表明刘备对李严更多的是笼络,而并非防备。刘备将这样一个快速提升起来、以前从未进入过权力中心的政治新秀李严列为“托孤重臣之一”,并且命他“统内外军事”,再联系“君可自取”的话来,显然表达出自己要防备、制衡的对象无疑是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