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共模滤波器

孟尝君广收门客为何最后下场却并不好

发表于:2023-12-19 11:41:17 来源:宏馨资讯

孟尝君广收门客,为何最后下场却并不好?

战国后期,养士之风盛行,很多诸侯公卿将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作为展示实力和名望的手段,其中齐国的孟尝君最具代表性,但他的做法一定值得效仿吗?

追随孟尝君的门客数不胜数,而他“来者不拒”,几乎不问门客的来头,很多有犯罪前科的人也凭一技之长混得风生水起。比如在他的封地薛邑,他所收留的“任侠奸人”和“暴桀子弟”就有六万之多,这些不安分的人甚至败坏了当地的社会风气,以致四百年后的司马迁前来考察时叹息不已。

孟尝君与齐王的关系僵化后,于公元前288年入魏国为相。秦、魏、韩、赵、燕五国联手攻打齐国时,孟尝君竟推波助澜,极力怂恿秦相魏冉劝秦王伐齐,献媚道:“如果攻破齐国,你就能裂土封侯。”此举或许是为发泄他对齐愍王昏庸无道的怨气,但对母国这般无情,很难不让人诟病。

当齐国七十余城相继被燕国攻占,齐将田单苦撑大局,孟尝君却保持中立,俨然一副称霸的姿态。因此,司马光骂他不守臣道、不顾国本。虽然当时各国人才流动频繁,“朝秦暮楚”已是常态,但孟尝君是齐国的宗室显贵,享受着最优厚的社会资源,却为一己之私出卖齐国,实在不厚道。

不只后世史家看不惯孟尝君,与其同时代的荀子也不认可他的行为,严厉地骂道:“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篡臣用则必危!”

格局决定结局,孟尝君生前虽靠门客相助多次转危为安,但其不正立场为齐国埋下祸根,几个儿子在他死后争权夺利,齐、魏两国趁机联手灭掉薛邑。曾呼风唤雨的孟尝君,竟落得绝后的下场。

中国减灾杂志

中外食品工业杂志社官网

旅游纵览

医药卫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