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武则天的霸道行为徐敬业打出反抗的旗帜
面对武则天的霸道行为,徐敬业打出反抗的旗帜,他的结局如何?
唐朝时期,第一个因不满武则天废除两位皇帝、临朝称制行为,并进行反抗的人是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高宗年间,由于唐高宗李治身体孱弱,经常头晕目眩,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朝政大事,于是就让皇后武则天协助处理朝政。
即使唐高宗身体有所缓解,恢复一些了,但在理政时,武则天仍“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这样,在唐代乃至我国古代历史上就出现了独一无二的一幕,那就是“二圣临朝”,即在金銮殿上,相当于有两位皇帝同时坐在一起接受百官的朝贺,并同时处理各种朝政事务。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
骆宾王文采超绝,在这篇檄文中,骆宾王首写武则天的残暴与政治阴谋,次写讨伐武则天的目的和决心,最后号召朝野有志之士,都加入到讨伐武则天的行列,并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结束。
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刚开始阅读这篇讨伐她的檄文时,还嬉笑自若,不当回事,然而,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句最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时,惊问手下这是谁写的?近臣回答是骆宾王所写,武则天叹惜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武则天虽然感叹有此才华的骆宾王未能为己用,但她也在盛怒之下,剥夺了徐敬业家族的赐姓,并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前往扬州讨伐徐敬业。
徐敬业一立旗杆,在十来日间竟然也聚集了士兵十万众,当时他的谋士提出了两套军事方案:一是北上进攻洛阳;一是南下先取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经过讨论后,徐敬业采取了南进的策略,渡江攻取了润州。
徐敬业放弃攻打洛阳,错失了大好战机。等李孝逸大军逼近扬州时,徐敬业不得已又还兵北上,在高邮(今江苏高邮北)与唐军展开对战,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
十一月,徐敬业大败,他逃往润州,想渡海投高丽时被部下所杀,其余同党也大都被捕杀,骆宾王不知所终。
徐敬业反抗武则天霸权的行动虽未成功,对武则天的临朝称制并没有任何的效果,但是,徐敬业本人凭借着自身难得的反抗精神而受到历代的传诵。
在清代传奇小说《镜花缘》中,徐敬业被塑造为天神下凡反对武周的典范,表达了世人对他的反抗精神的钦佩。
- 上一篇:曹操陵墓惊天大谜团巨大佛像从哪来
- 下一篇:杜牧十年之约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