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被夷三族为什么后世各个朝代还有衍圣公
孔融被夷三族,为什么后世各个朝代还有“衍圣公”?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二十世孙,他能诗善文,为“建安七子”之一。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处死,并夷灭三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孔融的出身非常高贵,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二十世孙,七世祖孔霸乃西汉元帝刘奭老师,官至侍中、太师,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融少年聪慧,才华横溢,我们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故事,就发生在孔融少年时期。
孔融能诗善文,但他作为文士却藏着一颗匡君辅国的心。汉献帝即位后,孔融先后当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任北海相六年,修城池、兴学风、举贤才、表儒术,政绩突出,时人都称他为“孔北海”,不久,被刘备上表推荐为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长子袁谭攻打北海,孔融坚持数月败逃,妻儿都遭袁谭俘虏。
孔子的后代从儿子孔鲤开始,到七世孙孔谦,七代都是单传。孔谦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孔鮒、孔树、孔腾,其中孔腾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奉祀官”。从孔霸开始,“奉祀官”这一爵位便由孔子嫡系后裔代代世袭,其后一再改封,至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孔子第四十五代世孙文宣公孔宗愿为衍圣公。
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代世孙没错,但是在宗法森严的古代,旁支和嫡系、大宗和小宗的差别是巨大的,只有嫡长子这一支才有资格承袭爵位,其他庶出的,同样可以以孔子后裔自居,但其高贵性肯定不能和嫡系比。与孔融差不多同时代的孔子后裔,第二十一世孙孔震、二十二世孙孔嶷都承袭了“奉圣亭侯”,作为旁支的孔融,虽然也是正儿八经的孔子后裔,但是其尊贵性自然不能跟孔子嫡系后裔可比。
孔子的思想从西汉开始便得到大力推崇,从第八代孔腾被封为“奉祀君”开始,孔子的后代中嫡系子孙便被历朝历代加以褒封。曹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杀害孔融并夷灭其三族,正是因为当时社会嫡庶观念极强,作为旁支的孔融,他的死不会影响到孔子思想和孔子后裔爵位的传承。
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赵祯认为“追谥孔子为文宣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圣侯为嗣文宣公,孔氏子孙去国名而袭谥号,礼之失也”,便改至圣文宣王四十五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衍圣公共传三十二代四十余人整整八百余年,且一直都是由孔子嫡系后裔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