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秦朝灭亡的军事因素有哪些秦朝的皇帝又
导致秦朝灭亡的军事因素有哪些?秦朝的皇帝又该负哪些责任?
对大秦王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210年,大秦王朝的沙丘宫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大事情,终结500年乱世的秦始皇溘然长逝,这一年他刚刚50岁。就在秦始皇死后不久,他最宠信的宦官赵高和最倚重的大臣李斯串通一气,联合他的第18个儿子胡亥篡改遗诏,强行登上帝位。当时正值盛夏,秦始皇的尸体很快就开始腐烂变臭,胡亥等人准备了大量鲍鱼混在车队之中,用腥臭味盖过了尸臭味。嬴政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生前是号令天下的秦始皇,死后却和一堆臭鲍鱼为伴。
?盲目自信
秦二世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也不想做什么事业,但是他却充满自信。秦二世的自信来源于秦国的强大,他看着秦军所向披靡,用10年的时间兼并六国,认为天下不可能有人起来反抗朝廷。于是,当关东乱成一锅粥的时候,秦二世的反应竟然是不相信,认为使者在骗他。后来,秦二世终于感到慌张的时候,其实已经晚了。
当然,秦二世毕竟是一个玩偶,真正推动秦朝走向覆灭的是赵高,他们两人是绑在一根线上的蚂蚱,而给他们这个“表演”机会的是秦始皇。其实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做的3件事就埋下了王朝覆灭的隐患。
?不立太子、不立皇后
秦始皇最喜欢的儿子就是扶苏,但他始终没有立太子,主要是因为他不想死。 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怕死的人,他即位之后一直在找长生不老药,而立太子就意味着承认自己总有一天会死,这是嬴政不愿接受的现实。秦始皇不立皇后主要是因为赵姬带来的影响,他的母亲在后宫公然和嫪毐保持不正当关系,这让年幼的嬴政对女人产生了一种蔑视和不信任。秦始皇不立太子,结果给了小人篡位的机会,秦始皇不立皇后,导致朝廷没有人能对赵高和李斯形成制约。当一个王朝的政权交替出现问题的时候,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沿用严苛的法律
秦国从商鞅当政时开始,就一直实行严苛的法律,在那样一个战争不断的年代,这种法律制度能够起到很好的动员效果,让老百姓为国出力,能种地的拼命种地,能打仗的奋勇杀敌,保证了秦国的财富累积和秦军的勇猛善战。秦国的连坐制度更是让大家活得小心谨慎,生怕因为一点错误受到株连。 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依然沿用了这种严苛的法律制度,老百姓在和平年代却要过得像战争年代一样小心翼翼,而且由于没有战争,秦朝的官吏把更多心思用在盘剥老百姓上,这就引起了人们的不满,造成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滥用民力
秦始皇滥用民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断地对外用兵,这就需要征用大量的青壮年男子,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第二,不停地修建大型工程,长城、骊山墓、阿房宫、驰道、直道,为了完成这些项目,秦朝要求17岁以上的老百姓必须服徭役,严重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秦始皇的绝大多数工程只是为了满足私欲,但是为他出力的是全天下的老百姓,这种滥用民力的行为导致人们的怨恨不断加深。
结语
秦始皇是一个极端自信的人,他对自己开创的王朝充满信心,因此迟迟不愿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导致政权交接出现隐患。与此同时,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下之主,他想怎么治理国家就怎么治理国家,没有任何人敢起来反抗自己。虽然秦二世推动了秦朝的覆灭,但是真正需要为其负责的应该是秦始皇,他既能奋六世之余烈,完成先辈们日夜期盼的伟大事业,也能毁掉秦国30多代国君奋斗600多年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