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平时期军队的士兵都是如何生活的呢
古代和平时期,军队的士兵都是如何生活的呢?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会用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是指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先做好准备工作。这句话正是应用了古代打仗时的老规矩,毕竟没有粮草的话,别说打仗困难,说不定都无法支撑军队到达前线。所以我们还常常能看到一句话:“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这里所说的“钱粮”,就是指军饷和粮草。在古代,男子之所以愿意从军,就是因为军队会按时发放工资,可以让男子供养家人。因此就算身体不是特别强健的男子,也会愿意去从军,并不是为了去打仗,只是想赚钱养家罢了。
这些发放给士兵的工资,就是所谓的军饷。而且必须按时发放,不然就很容易引发兵变。毕竟你不给钱,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替你打仗呢。
那么为何打仗时,粮草会耗费巨大呢?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其一,要打仗的话,士兵必然没有时间再耕种,如此一来,国家就必须要提供粮草。打仗动不动就上万兵力,国家一时间要供养这么多人的吃喝,的确会消耗很大。
其二,最大的就是运输问题。古代山路崎岖,有时候为了不绕远路,尽快将粮草送到前线,运粮官就不得不选择走山路。但是在运送途中,必定会耗损一些粮车,粮草也会因各种原因被浪费一部分。另外运送大量粮草,就必定要大量运送人员、马匹和粮车,除了粮车以外,人和马匹都需要吃东西。他们在途中又会消耗一部分,如此一来,本来十成的粮草,就只剩下十分之七八了。
其三,如果运送路线短的话,那么还能节省多一些。可古代打仗,大多都在国家边境地区,运送路线十分长远。这样在路中就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敌人设法毁坏,二军官中途贪污。这样下来,最后送到前线的粮草,就只有十分之三四了。
所以说,在不打仗的时候,其实国家没什么多余支出,士兵们自给自足,朝廷就不会出现粮草不济的现象。这时候朝廷就以屯粮为主,等有战事的时候,就拿出来支持军队打仗。
而打仗时粮草耗费巨大,除了朝廷无条件的供给外,途中运输各种耗损才是最大的问题。因此打仗时十分耗费粮草,这句话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