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才能如何如果乾隆同意通商的请求清朝
和珅的才能如何?如果乾隆同意通商的请求,清朝命运会改变吗?
说到和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韩愈在给侄儿的信中写道:“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以此言其心志。韩文公虽有一腔壮志,却因为性格太刚正而不得重用,因此感叹不已。然而,这样的正人君子所不齿的人中,却有人能真正为国家作出贡献。要树立道德标兵,后者不如前者;但要论于国家有益,前者逊后者远矣!
0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但很少有读书人意识到,其实这些理想在现实中是有所冲突的。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今天,奉行圣人那一套刚正不阿、宁折不屈的道德精神之君子是很难在官场中爬上高位的,就如红楼梦妙玉判词中所写“却不知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一般,成为孤臣,却又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于是也就只能在友人“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安慰中感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了。
君王不喜欢“圣人”。因为“圣人”只会整天臭着一张脸跟你摆大道理,所有本事都在嘴皮子上,这种一根筋只适合去太学院教书,真正对国家有用的,是那些能做事的人。有才能的人基本不会很完美,可能贪财好色,可能心胸狭隘,但君王选择大臣不是选拔道德模范的,而是对自己忠心且有用的,这些性格有缺陷的人正好有把柄落在君王手中,所以不担心以后制不住。如先秦大将王翦,每每要领兵出征前都会要钱要女人,这就是一种自污以求自保的手段。
与马戛尔尼的多次谈判里,和珅已经清醒意识到中国的现状,并且多次私下给乾隆献上绝妙计策,建议乾隆同意通商的请求。但对于英国来的手表,乾隆不屑一顾的认为中国有晨鸡报晓可以替代。乾隆很矜持地对英国使者的“进贡”表示了感谢,依然摆出天朝上国高高在上的姿态,却没意识到他已经葬送了满清最后一丝国运。据说当使者回到英国后,感慨了一句:大清的门槛已经很旧了!被封建皇权、被满清老鼠辫锁起来的国门,即将迎来海上钢铁洪流的炮火!可惜满清的愚蠢,却要由整个中国来承受!对此专家也表示,如若接受并采用和珅的妙计,清朝不会遭到任意欺凌,满清何愁国祚不长?
结语
看待历史,最忌讳的就是把人物脸谱化,认为道德君子就是能人,贪官污吏就是蠹虫,无道昏君总是忠奸不辨。可是想想吧,能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天下中枢的又哪是简单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