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胜将军你知道是谁吗
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胜将军,你知道是谁吗?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他们的开国皇帝是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珪去世后,他的儿子拓跋嗣继位,是位明元帝。
明元帝是北魏王朝里一位较为仁厚的守成之主,他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租免息,鼓励农牧生产,并对周边辽东的北燕、关中的后秦、夏国、河西的南凉、北凉诸国奉行友好防御的方针,派出使节示好甚至通婚,尽量避免兵戎相见。
可是北方强大起来的柔然却不断地侵扰北魏,明元帝一边抵抗柔然的进攻,一边动员军民修筑了从五原到赤城长达2000里的长城。
422年,当南面的刘宋王朝在其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去世后,国内形势动荡,明元帝便立拓跋焘(408年-452年)为太子,并命其监国,自己则亲率数十万大军渡过黄河,一路攻城掠地,并于423年占领了洛阳。
可惜的是,明元帝也和其父拓跋珪一样,为长寿成仙而长期服用寒食散,以至毒性慢慢发作,于423年十一月英年早逝,年仅32岁。之后,15岁的太子拓跋焘顺利继位,成为北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为太武帝。
拓跋焘长的虎背熊腰,从小就喜爱玩刀弄剑,骑马弯弓,显示出了非凡的英雄气质。他接帝位后,雄心勃勃,锐意武功,开辟了驯马基地,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来如疾风,去如闪电,所向披靡,号称“草原风暴”。
当初道武帝建立北魏时,北魏也只不过是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中的一个而已。经过道武帝和明元帝的经营,至太武帝继位时,北方仅剩夏国、西秦、北燕、北凉和北魏并存。
太武帝拓跋焘雄才大略,聪明决断,他可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古代帝王里少有的常胜将军。
拓跋焘对待柔然的态度和其父明元帝恰恰相反,他认为“防利其强,攻削其势”。他继位后不久,柔然欺他年幼,就派出6万骑兵攻打北魏。年仅16岁的拓跋焘闻讯后,亲自带兵北上抗击,结果队伍被柔然骑兵团团包围。
北魏的士兵看到对方强大,军心大乱,而拓跋焘却神情自若,临危不乱,奋勇杀敌,北魏将士们受到主帅的鼓舞,开始积极拼杀,并射杀了柔然的前锋,柔然首领见势不妙,赶紧撤退。
接着,拓跋焘又马不停蹄地向匈奴人沮渠蒙逊在故藏建都的北凉进军。这北凉一直采取“远交近攻”的方针,先后攻灭了西凉和南凉等诸国,拥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金城等诸郡大片领土,成为河西走廊最强大的一支势力。西域的一些国家也都向他称臣纳贡。
拓跋焘大军出发后,一路顺利地进入河西走廊,并把北凉的都城故藏团团围住,将士们奋勇攻城,整日里的杀声震天,沮渠蒙逊看到这种情形,竟因恐惧而亡,其子沮渠牧健无奈率文武官员出城投降,北凉灭亡。
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历时130年的16国之乱,这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可哪知南面的刘宋王朝又调兵遣将,派江夏王刘义恭统军,宁朔将军王玄谟为先锋,共计40万大军向北出征,结果王玄谟被拓跋焘亲自率领的一支铁骑击败。北魏大军一路向南厮杀,渡过淮河,占领瓜步(今江苏六合县),军旗直接插到了长江边上。
拓跋焘甚至扬言要伐木造船,南渡长江,以攻取刘宋王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这一下可吓坏了宋文帝君臣,一些大户开始有的掘地埋宝,有的带着细软南逃。在他们看来,鲜卑人简直就是洪水猛兽。
其实,南方气候炎热多雨,北魏的将士水土不服,得病的也不少,拓跋焘也无意真的继续南进,他的造船渡江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给刘宋王朝一个警告。之后只留下部分军队驻守,然后他率部回师平城。
这样,太武帝拓跋焘把北魏王朝的疆域扩张到最大,东至沿海,西至破拉那(今新疆东),北尽漠北,南达长江,版图包括了大半个中国,与南方的刘宋王朝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太武帝拓跋焘在位29年,是北魏王朝里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饮马长江的少数民族帝王,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我国的历史上极为罕见,他每战均亲自带兵出征,因此,他绝对称得上是我国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常胜将军。
- 上一篇:林黛玉的好朋友为什么是紫鹃而不是雪雁
- 下一篇:公主嫌弃驸马丑陋竟然与皇叔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