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儒家作为主导思想呢
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儒家作为主导思想呢?
董仲舒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你可以说这种神神道道的政治神学几乎是回到了巫师传统,是儒学的大倒退。不过呢,融入了阴阳五行的董仲舒儒学,在汉代却比孟子的仁政更有说服力。秦汉毕竟距离远古不远,那时候更能打动人心的,不是心灵中的道德自觉,而是冥冥中的神秘力量。
汉代的社会政治秩序,也是建立在这种神秘力量基础上的,那就是你非常熟悉的“三纲说”。
在这之前,西周有一套以礼乐为中心的秩序,孔子也提出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荀子认为,在仁和礼之间,首先应该解决礼的问题。到了董仲舒,又给这套秩序安上了一个宇宙论的基础。董仲舒说:天上有三光,日、月、星辰,对应着人间有“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礼的社会秩序,就成了政治神学的一部分。三纲说后来被称为“纲常名教”,从汉武帝之后,历经两千年而不衰,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天人感应”和“纲常名教”,董仲舒的这两部分思想,后来的命运截然不同。天人感应这套,偏离了儒学人文理性的本色,被后世的宋明理学看不起,看作是歪门邪道。但是三纲说却一直延续,成了古代社会秩序的核心。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董仲舒把儒学引入了庙堂,但总体来看,后世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他让儒学被皇帝接受,但是也付出了代价,牺牲了儒学人文和理性的本色。
为什么汉武帝会看上董仲舒的学说?简单地说,董仲舒提出两套方案都是汉代统治者急需的,阴阳五行宇宙论作为一套形而上的政治理论为汉朝解决了统治合法性的问题;而作为形而下的三纲说解决了社会秩序的问题,而且一直延续下来,成了古代社会秩序的核心。汉代儒学沿着董仲舒的思路,变得越来越神秘,这决定了它的命运难以长久。从魏晋到唐末,儒学受到佛教冲击,经历了八百年的低潮期,到北宋才重新崛起。
- 上一篇:古代契丹族那么的强大他们最后去了哪里
- 下一篇:大禹的传说有哪些大禹和九尾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