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西藏箭竹

汉武帝强力支持儒家的发展为何儒家对他不予

发表于:2023-12-19 11:31:00 来源:宏馨资讯

汉武帝强力支持儒家的发展,为何儒家对他不予好评?

说到汉武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汉朝建立者刘邦,非常厌恶儒生,有摘下儒生冠帽溺便恶行。汉朝建立之后,至汉武帝之前,一直奉行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黄老学说。儒家,在汉初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不足为奇。

公元前140年,中国还处于百花齐放时代,丞相卫绾上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汉武帝同意,但引起信奉黄老学说的窦太后强烈反弹,差一点废了刘彻帝位,直到六年之后窦太后去世,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由此拉开我们熟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大幕,汉武帝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带来的影响至今犹在!

尽管汉武帝与儒家是互相需要,互相拥抱,但儒家成为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离不开汉武帝的强力支持,因此可以说汉武帝是儒家兴起的大恩人。既然如此,为何儒家对汉武帝却一直不予好评?

二,汉武帝穷兵黩武,必然带来财政吃紧,而汉武帝改变财政的办法是“与民争利”。

西汉初年,政府实行的是“无为而治”,但汉武帝却实行的是“有为而治”。为应对财政危机,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募民煮盐而官府专卖,并彻底垄断铁的专营。桑弘羊担任大司农之后,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币制改革、酒榷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实质就是官府经营工商业的“官营政策”,严重侵害了大小地主、商人等利益。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认为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认为官营工商业“非治国之本务”,主张“进本退末,广利农业”,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等。

作为地主阶层的代表,儒门文人肯定汉武帝的话,就是鼓励后世帝王学习汉武帝,最终一旦实行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就必然侵害到自身利益。所以,后世儒生一直批判汉武帝穷兵黩武,希望帝王引以为戒。

总而言之,儒家批评汉武帝,固然有为民考虑,希望帝王不要发动战争,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至战死沙场埋骨异乡,但更多的却还是为自身利益考虑。就比如盐铁会议中的贤良文学,其成员就来自关东六国故地,根本难以体会匈奴侵略带来的痛苦,反而考虑继续执行汉武帝对匈战争国策,就必然损害自身利益,所以一直反对对匈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若无儒生掣肘,或许能多出三五个汉武帝!

今商圈期刊

管理学家杂志社官网

黑龙江粮食

现代经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