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死因是什么他的历史评价如何呢
鲁肃的死因是什么?他的历史评价如何呢?
鲁肃的死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鲁肃的人物评价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 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鲁肃人物简介
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不仅如此,他还仗义疏财,当时,周瑜是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是个呆直的老实人而已!其实,鲁肃一点也不呆直!赤壁之战胜利后,他从前方回来,孙权亲自去迎接,然鲁肃表现得不是特别高兴,孙权便责问他。鲁肃答道:“假如我北上平定天下,才值得高兴!”
另外,吕蒙死时,孙权与陆逊详论周瑜、鲁肃及哭吕蒙时,也曾批评鲁肃好车大炮。这两点便刻画出一个大抱负、不呆直的形象!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后来又因政治军事形势需要,鲁肃担任汉昌太守,,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