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碟阀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眼中的嫁女厚奁现象为什么

发表于:2023-12-19 11:28:08 来源:宏馨资讯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眼中的嫁女厚奁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明初时期,民间婚嫁较为朴素,到了中后期却出现“厚奁“的风气。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古代社会很早就有婚姻论财的风俗,明太祖建国之际就下诏“古之婚礼,结两姓之婚,以重人伦。近世以来,专论聘财,习染奢侈。其仪制颁行,务从节俭,以厚风俗。”以图整饬遗风陋俗,提倡节俭朴素的社会风气,所以在明初,民间婚嫁还比较朴素。

随着社会发展,明代中后期的社会上,弥漫着浓厚的奢侈气息,特别是女子出嫁时,“厚奁”现象渐渐显露。如明代文人谢肇淛就批判晚明婚嫁“人能捐百万钱嫁女,而不肯捐十万钱教子”,体现了明代中后期嫁女厚奁风气严重。

一、明代中后期厚奁风气形成

早在明代以前,宋元社会厚嫁现象就很严重,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一社会现象也愈加明显。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特点不同,相应的,促成厚奁现象的原因也各有其特点,明代女性出嫁厚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触发形成的。

1.婚姻论财观念深入人心

明代中后期厚奁现象出现是明代婚姻论财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在中国古代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之下,人们普遍认为婚姻论财是“夷虏之道”,但早在先秦社会,从儒家创设“六礼”之说,纳彩成为儒家规定的标准婚礼程序开始,婚姻重财风俗就为汉民族一直继承流传。

这种风俗观念经过了时间的洗涤,为历史所保留,有着其自身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在婚礼中,“男计奁资,女索财礼”的婚俗观念深入人心。宋元之际,厚嫁风俗就在中国社会社会流行发展。叶子奇就曾经在《草木子》中描述元明之际婚嫁的社会风气:“乡先生俞贞木,尝作《厚薄铭》,言近而意切,沈中今之时病,铭曰:‘厚于淫祀,薄于祖宗;厚于妻子,薄于父母,厚于巫卜,薄于医药;厚于嫁女,薄于教子’”。

吕坤在写《恶风十戒》的时谈到男婚女嫁问题,对于晚明厚奁溺女现象进行了批判,从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中谴责了婚姻论财风俗和厚奁溺女问题,并针对这些社会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态度和解决方案:“以后嫁赔送供给,厚薄有无,各从所便。”同时,吕坤在整理嫁礼的时候就表达了他对于厚嫁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案:“贫不能嫁女者,备之姿粧;不能娶妻,助其聘财,平务足婚嫁,不限以数。”从中可以看出,站在吕坤的角度,面对奢嫁厚奁情况,可以举宗族之力相助。以避免族内成员因为怕出不起妆奁而溺女。

但是,虽然士大夫们认识到厚奁溺女现象带来的社会问题,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扭转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到了清代,厚奁溺女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结论

明代妇女的妆奁与女性生活息息相关。明代女性出嫁时携带妆奁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其在丈夫家庭的生活地位。如果带有丰厚的嫁妆,大部分会得到丈夫和公婆的看重。反之,如果女性嫁入夫家时嫁妆过少,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夫家的轻视,破坏女性正常的婚姻生活。

明代中后期的厚奁现象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厚奁现象促使明代溺女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尽管晚明统治阶层认识到了溺女问题的严重性,也努力去扭转这种社会风气,但还是徒劳无功,厚奁溺女问题在清代继续存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体育画报编辑部

艺术评鉴杂志社官网

大众标准化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