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的军事才能如何他的一生有哪些功绩
李典的军事才能如何?他的一生有哪些功绩?
大魏有儒将,巨鹿李曼成。
少自有雄气,不与诸人争。
好文习左传,博观卓不群。
恂恂若不及,谆谆长者风。
英华三十六,花谢满院庭。
读三国,品人生,今天小编和朋友们来聊聊曹魏名将李典。
在曹魏阵营中,李典属于年轻的元老,他投靠到曹操帐下比较早。曹操刺董失败后,逃回故乡陈留县,树起义旗,延揽天下英雄才俊,李典和乐进是第一批来归附的,比夏侯兄弟、曹仁、曹洪还要早。入伙之后被曹操留在帐前效力。
那么,是曹操对李典有什么意见才会如此太过刻薄吗?当然不是。由于李典这个人性情淡泊,对功名赏禄看得比较轻,“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在战场上获得胜利后,他往往谦逊,将功劳推让给别人。曹操一向以军功论赏罚,以战绩为升迁的依据,李典多次辞让,这就导致他得赏较薄,升迁速度也很缓慢。
李典有读书人的情怀和气节,不含功不居上,这样的性情虽足以胜任做辅弼的副将,但如果做主将却是不适合的。谨小慎微,就缺乏进取心,缺少冒险精神和乾纲独断的魄力,就难以创造出更大的战果。大家都知道,听话忠厚的老实孩子很难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李典不贪功,是他政治上的优点,也是他军事上的缺点。所以说,曹操对李典的任用并没有什么问题,能够将不同的人才置放于最合适的位置上,这也是曹操知人善任。
李典年纪轻轻就病故了,终年只有三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这也使他的才华没能得充分的发挥。后来,魏明帝曹叡将“破虏将军”李典列入了太祖庙庭,同样享受国祀的还有典韦、张辽、张郃、徐晃、乐进、曹真等曹魏名将,足以体现李典在大魏君臣心目中的分量。
总的来说,李典是一个被时代裹挟进烽烟战火的读书人,漫天的金鼓齐鸣击碎了琅琅的书声,血雨腥风卷去了案上的诗卷,在那个纷纭的乱世中,每个人的命运都由不得自己,“偌大一个国家,摆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李典也被裹挟进了枪林箭雨的浪潮中,随波逐流。这个壮丽而英雄辈出的时代却是读书人的悲哀,但也因此成就了一代名将的赫赫战功。
茕茕孑立于亭院中,暮春的落花已化作了血色泥泞,李典知道,这就是他一生无法逃避的宿命。正如泰戈尔在《新月集》中所言:
“我追求我所得不到的,我得到我所不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