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沙之战后对楚国有何影响由盛转衰的关键是
垂沙之战后对楚国有何影响?由盛转衰的关键是什么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垂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1年,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联军共同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公元前301年,秦将庶长奂、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四国大军进攻楚国,对此,楚国派大将唐眛率军抗击秦、齐、韩、魏四国联军四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双方夹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樊入汉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齐国君主对战事不耐烦,便派使者到阵地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不甘受如此委屈,便表达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
四
最后,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襄城的处方城北,与宜阳邻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楚怀王恐惧,命太子横到齐国做人质,与齐结好。秦为讨好齐,也派泾阳君(秦昭襄王同母弟)到齐国做人质,秦、齐修好。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三十年),秦稳住了齐后,秦昭王即对楚采取软硬兼施、又打又拉的策略,一方面命庶长奂率军攻楚,占领了楚国八座城邑;另一方面又写信给楚怀王,追忆了黄棘会盟的亲善关系和太子横“不谢而亡去”、导致秦、楚交兵的经过,然后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结果,楚怀王来到武关之后,没想到自己被秦昭襄王劫持了。公元前297年(楚顷襄王二年),韩、魏在齐相孟尝君策动下,继续攻秦至函谷关,楚怀王乘机潜逃回国,被秦人发觉,拦阻了通道。楚怀王从小道奔赵以求回国,赵国惧秦,不敢接纳。楚怀王又想逃到魏国,秦兵追来,又把他劫持到秦国。第二年,楚怀王病死于秦。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垂沙之战的失败,直接让楚国在后续的战役中不断失利,乃至于丢失了大片的疆域,更为关键的是,这也导致楚怀王这位君主对外策略的接连失误,最终楚怀王被秦昭襄王挟持,乃至于客死异乡。而这,显然是对楚国又一次重创。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楚怀王是比较昏庸的君主,不过,实际上,楚怀王在位初期还是比较有作为的,而在楚怀王去世后,之后的君主也缺乏力挽狂澜之辈。基于此,垂沙之战,虽然楚国的直接损失只有2万兵马,却还是导致楚国由盛转衰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 上一篇:曹操为什么没有请诸葛亮出山
- 下一篇:古代皇帝出行背后都有两个大扇子这东西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