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六位开国公爵他们最后的结局都如何呢
明朝有六位开国公爵,他们最后的结局都如何呢?
1364年(元至正24年),朱元璋建立王朝称吴王,定都为应天府。1368年正式建立明朝。
朱元璋以寒微之出身,最终能建立大明王朝、登基为帝,除了是因为他个人能力突出外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他有一批开国功臣。虽然后来这些功臣大部分落下悲惨的结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古代王下有五爵,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就算后来是皇帝为尊,但功臣主要爵位还是这五爵,王爵多半是朝廷宗室。
所以,公爵还是很显贵的。朱元璋为帝后,也和其他的开国功臣一样,大封功臣,其中有六位开国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众所周知,朱元璋后来猜忌功臣、不愿功臣悍将在掌权掌兵,所以就大肆屠杀功臣,结果导致曾经跟他出生入死的功臣们,大部分落下被杀的悲惨的结局。
那明朝开国六公爵的结局如何?
明朝开国六公爵的结局,有好有坏,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
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他对明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明朝的功劳,可与萧何对汉朝的功劳相比,可谓是功臣之首。其被封为韩国公、左柱国、太师、丞相,可谓是位高权重、位极人臣。在当时被封明朝开国六公爵中,李善长是居首位的。
不过李善长的结局却不好,因为他和胡惟庸关系密切,后来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因被胡惟庸案牵连,朱元璋就把这个六公爵之首的李善长一家七十多口人全部处死,当时他已经七十六岁。
李善长都七十六了,还未能幸免于难、不能善终,真是凄凉。
当时受到胡惟庸案牵连的还有陆仲亨、唐胜宗、郑遇春、陆聚等等。
魏国公徐达
徐达,是明朝名将,其可谓是朱元璋账下的首席元帅之选。其善于治军、攻城拔寨,可谓是所向披靡。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的过程中,徐达是做出巨大贡献的。在军事方面他战功赫赫、彪炳史册。
后来徐达被封为魏国公,为开国六公爵之一。他的结局要比李善长好,是因病去世。
徐达去世后,朱元璋亲自参加葬礼,又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可谓是死后哀荣。
虽然有的地方说的是:徐达得了一种不能吃鹅的病,朱元璋却送了他一只鹅,意思就是让徐达死,只不过不好明说,徐达只得把鹅吃了,没多久他就死了。
不管徐达的死是不是被毒死的,但他至少是死后哀荣,没有被朱元璋扣上不忠叛臣之名,这结果要比如李善长好多了。毕竟李善长不仅被族杀,还背上骂名。
郑国公常茂
冯胜虽然功高,却也震主,所以后来就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
最终冯胜被朱元璋赐死。不过庆幸的是,冯胜虽然被赐死,他的儿子也不得承袭他的爵位,但至少不是被族灭,这就要比李善长的结局要好了。
卫国公邓愈
邓愈,字伯颜。明朝建立前屡立功劳,后来和徐达一起出征,打败北元军,并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因功被封为卫国公。
邓愈后来不是被朱元璋所杀,而且因病去世。他是病逝于寿春,其去世后,朱元璋亲自迎接他的灵柩祭奠。并追封他为宁河王、谥号武顺,其像挂于太庙享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