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控制继电器

刘赟进京途中被废黜的太子最后下场悲惨

发表于:2023-12-19 11:22:58 来源:宏馨资讯

刘赟:进京途中被废黜的太子,最后下场悲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作为史上最悲催的准皇帝,刘赟出身沙陀族,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侄,北汉世祖刘崇的长子,由于伯父婚后数年一直无子(后来连生三子),所以自幼被过继为养子。由于史料记载阙如,关于刘赟早期的经历不为后人所详知,我们唯一清楚的是,在后汉灭亡前,刘赟已经出任徐州节度使。此时,刘赟的生父刘崇,则担任河东节度使,是国内头号实力派军阀。

刘赟之所以能登上历史舞台,完全是拜堂弟-后汉隐帝刘承祐遇害所赐。原来,刘知远在临死前,考虑到接班人刘承祐年纪尚幼,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再加上后汉草创不久、内忧外患严重,所以便任命心腹杨邠、苏逢吉、史弘肇、王章、郭威为顾命大臣,以辅佐新君治国。其中,杨、苏、史、王均以宰相身份辅政,而郭威则以枢密使身份镇守邺都。

刘承祐起初很满意父亲的安排,将朝政大事全都交给辅政大臣们去处理,自己乐得当一个“甩手掌柜”。可是,杨邠、史弘肇、王章本质上都是浅薄小人,一旦执掌大权,很快便变得骄横自满起来,不仅专断朝政,而且多次为难皇帝,行为实在过分。尤其是杨邠,某次在朝堂议事时,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要求正在发言的刘承祐闭嘴,令皇帝羞愤至极。

刘承祐难以忍受杨邠等人的轻视,便在宰相苏逢吉和佞臣聂文进、后赞、郭允明等人的唆使下,利用举行朝会的机会,派卫士在宫殿外的走廊下将杨邠、史弘肇、王章杀死,时在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刘承祐杀死杨邠三人后尤且不解恨,很快又派供奉官孟业前往邺都,命他暗中诛杀郭威。然而孟业跟郭威平素交好,刚刚抵达邺都,便将皇帝的计划全部泄露给他。

同年十一月十四日,不甘坐以待毙的郭威,联合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举兵南下,在七里坡击溃朝廷的主力部队,随即进逼京师汴梁。由于郭威留在京城的家眷已全部遇害,刘承祐自知性命难保,便带领少数亲信逃亡,结果在途中被宠臣郭允明杀死,时年才21岁。

然而,郭威怎肯把即将到手的皇位拱手让人?因此,当刘赟一行人赶赴汴梁途中时,郭威以契丹南侵为由,率军北上抵御,然而等到他刚刚到达澶渊,便授意部下们发动兵变并给他披上黄袍,然后一同返回汴梁夺权。在郭威的军事逼迫下,李太后被迫任命他为监国,随即又下诏废黜准皇帝刘赟为湘阴公。此时,刘赟已进入宋州,离汴梁仅有百余里而已。

郭威出任监国后,迅速派部将郭崇威赶往宋州,将刘赟囚禁起来。经过一番大清洗后,郭威终于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称帝建国,是为后周太祖,立国仅4年的后汉就此灭亡。郭威称帝后干得第一件事情,便是命宋州节度使李洪义秘密毒死刘赟,由此消除心腹大患。可怜准皇帝刘赟,兴冲冲地赶往京师去即位,结果在半路上被废黜、杀害,实在是令人唏嘘。

郭威篡位称帝、长子刘赟遇害的消息传至晋阳后,刘崇在愤怒、哀痛之余,随即也宣布称帝,国号依然是汉,史称北汉。作为后周的敌国,北汉始终以进攻中原、光复汉室为国策,为此不惜以称臣称儿为代价,换取辽国的支援以对抗后周。等到后周灭亡后,北汉又与宋朝为敌,直到它最终被宋朝消灭。

花卉期刊

环渤海经济瞭望

中华建设期刊

租售情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