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于环保有何见解他们有哪些环保举措
古人对于环保有何见解?他们有哪些环保举措?
封建社会时期的百姓也有环保意识,他们会采取哪些环保措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环保已经成为现代一个重要的议题,近年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牺牲环境追求短暂的经济效益是行不通的。因此也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其实环保的思想不是现代才有的,早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环保的话题就被提出来。《史记》记载,黄帝曾教导大家“节用水火材物”,帝誉也教导百姓“取地之材而节用之”。
周文王临终之时也在嘱咐其子孙,山林川泽,渔猎等活动要适时而行,不可过度汲取自然资源。
古代的环保意识和今天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但也和今天的环保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环保是有完备的体系和科技的支持的。但古代的环保意识和举措对现代人有启迪作用。
一、先贤的环保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子百家思想在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深入人心,各国国君不但允许诸子百家传播自家思想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的传播有极大的帮助。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对环保提出了自己见解。
1.提出者——诸子百家
儒家思想提倡“天人合一”,道家思想提倡“道法自然”。进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对自然的关注比以往更加密切,也许是因为战国长期的杀伐,对人世间生灵涂炭的痛心,以及对毁山伐树制造武器的反思。
在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古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因为生产力低下,一次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可能就是致命的。春暖夏凉,风调雨顺,在自然的馈赠下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显然我们的先人对这点深信不疑。
人们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与自然逐渐和谐相处的过程。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中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被自然迫害是自然的奴隶,被动接受下的和谐共处,对自然的扩张与政府,失衡条件下的反思。
人类的发展就是使生产适应自然,不断改革,不断革新,最后达到和谐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文化,使人类不断的进步发展。所以与环境和谐共处是重中之重,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还有一点很重要,个人讲: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没有依附于自己的特权去肆意破坏环境,而是不断地改善和变革生产方式达到与自然共处的目的。
而且在不断探索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众生平等”的思想对我们现代环境友好型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们收益颇多,值得后人去学习。
总结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当中,大家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不断变革发展,争取双赢的局面。
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了专门保护环境的官员,经过时代的不断发展环保官员的队伍也不断扩充。有了专门管理环境的办事机构,环保的律令也写进了法律,辅以刑法来达到环保的效果。
和谐共处的思想更是通过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思想深入人心,传至后代。而且古人的学说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古人所提倡的和谐发展对现代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借鉴意义,使人类大受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