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屠户身份低微为什么敢去欺负秀才
古代屠户身份低微,为什么敢去欺负秀才?
古代屠户身份低微,为什么竟然敢去欺负秀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都说古代屠户身份低,可已是秀才的范进怎么照样被屠户岳父欺负?其实,结合《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这一幕很好理解。
首先,看似地位低的胡屠户放在明清年间的社会里,是响当当的“有钱人”。明清年间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吃肉”这事。且不说达官贵人,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工们也能做到“夏秋一日荤,两日素……春冬一日荤,三日素”。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举之前,范进的这个秀才身份虽是朝廷功名,实际上严重贬值。
明初,秀才身份还十分显贵,享有“免赋税劳役”等特权。发展到明朝中后期时,这优越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变化快,秀才们的“补贴”早已不够用。外加朝廷日益腐败,秀才要读书求学,就得花钱打通关节,成本直线上升。明末的大多数州县,“穷秀才”往往占到当地秀才数量的一半以上,以致“贫不能葬,身无完衣”。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读书人只靠“读书”过日子,还一个劲往科场上奔,结局就是穷得叮当响,以至于范进的老婆都“不知猪油可曾吃过几回”。对这样的女婿,胡屠户当然有底气开骂。
面对“秀才女婿”,胡屠户可以骂得这般底气十足,面对“举人女婿”,就不同了。古代读书人阶层里,要论泾渭分明最大的,那就是“秀才”与“举人”。做秀才虽顶着功名,但温饱都成问题,一旦中了举,那就是一步登天。以明朝学者陈益祥的叹息说,只要一个人中了举,各色人等都来投奔。
看过如此“威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面对中举的范进,胡屠户立刻变脸,花样吹捧“贤婿才学又高”。范进“拜谢”了他,他就“再三不安”。一看张乡绅来了,他“忙躲进女儿房里”。就算屠户再有钱,和举人女婿,也不是一个等级啊。一部《儒林外史》,写的不止是世态炎凉,更有忍俊不禁背后真实的社会生活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