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李广最后什么结局
“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李广最后什么结局?
上元二年(675年),唐代文学家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哀叹命运之不顺,路途之艰险。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李广难封”,古人倾注了很多的感情。从王勃文字中,可以窥探一二。“李广难封”是一道永远嚼不烂的梗,乃至成为古代人才感叹生不逢时的范式。
李广是汉代最为知名的汉朝将军之一,其名气可以和卫青和霍去病相提并论。然而,与两位少年英才相比,李广勤勤恳恳拼杀了40余年到死都没有封侯,让人倍感惋惜。
李广为什么没有被封侯,历来是人们谈论最为激烈的话题之一。
《史记·李将军列传》给出了我们第一手的答案:
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相面之人王朔断言,李广没有封侯和杀降有关,杀降自古不详,直接影响了李广的封侯。这种论断充满违心色彩,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综合来看,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李广离封侯都有一定的距离。既然如此,为何人们时常为李广鸣不平呢?
一方面,李广名气太大,以剽疾迅猛、骑射精绝著称,是匈奴最为害怕的汉代将领之一;另一方面,李广为人非常正直,而且体恤士兵,但李广不善言辞,只懂得做事,并不知道表功。李广的行为感动很多人,正如司马迁所写“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为一个有遗憾的历史人物,李广其人是受到司马迁高度认可的。司马迁写李广,着墨很多,突出了很多细节,其感情可见一斑。不过从落寞英雄论,司马迁笔下的李广,不是李广,而更像不得重用,甚至被折辱的一类人,这无疑暗合了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的心境。这是“李广难封”持久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