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买房买车

对于劝和的兄妹朱棣跟他们说了什么

发表于:2023-11-24 11:39:02 来源:宏馨资讯

对于劝和的兄妹,朱棣跟他们说了什么?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大明太子朱标薨逝。

早在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即设“大本堂”,几十年如一日地对朱标展开高规格的帝王教育,眼看仁君已成,转眼却是一场空,太祖面对群臣痛哭流涕。

太祖痛哭,既为亲情,更为大明江山社稷。

太祖是一位倔强且坚持正统的帝王,朱标之死并没有更改他打造大明铁桶江山的执念,外必须有强藩,内必须选正统仁君。

翰林学士刘三吾颇懂太祖心意,在刘三吾的建言下,九月间太祖下诏,立懿文太子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入居东宫。

朱允炆因为生来仪表有缺陷,头盖骨偏歪,太祖初见他时,很不喜欢,叹气说他是“半边儿月”。后来,因见他聪明好学,秉性又像其父宽大仁慈,太祖便渐渐改变了看法,并将他看成了继朱标之后的仁君之选。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时,太祖有九子在东北到西北一线做戍边的藩王,依地势自东往西一路数来,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

因为出身贫寒,趟过太多的血火,太祖一生最信血脉亲情,他曾对朱允炆说,我把抵御外辱的责任交给诸王,边尘不染,你就可以做个太平天子了。

但朱允炆却冷不丁地问了一个问题,敌国入侵,由诸王对付;诸王有异心,谁来对付?

然而,艰难抉择到最后,燕王朱棣却拿出了“破釜沉舟”的雄主气概。

建文三年十二月第四次出师时,燕王朱棣慨然而言:“频年用兵,何时已乎?要当临江一决,不复返顾矣!”

何为临江一决,不复返顾?

靖难之师要孤军深入,抱定有去无回的决心,逼近徐淮,直捣京师。

这是一次经典的以谋在先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此勇谋无敌地绕开铁铉、盛庸后,三月间,燕王朱棣在淝河大败平安的四万追军;五月间,攻占泗州这一大明王朝的祖陵所在地,这预示着燕王朱棣问鼎天下之势,已无人能挡。

京师孤危之际,建文帝已无良策,只能一面诏天下勤王,一面派专使到燕王营中议和。

建文帝派去议和的专使是太祖的侄女、燕王的从姐,庆成郡主。

庆成郡主受命来到燕王营中,假托众亲王、公主的名义,劝燕王以天下百姓为重,接受议和。

燕王朱棣回了一封信,开头是这样写的——

“兄致书众兄弟亲王、众姐妹公主:相别数载,天伦之情,梦寐不忘。五月二十五日,有老姐姐公主到,说众兄弟姐妹公主每请老姐姐公主来相劝我,说:这三四年,动军马运粮的百姓、厮杀的军,死的多了!都是一家的事,军马不要过江。回去!天下太平了却不好说?”

怎么就算好说了呢?

燕王朱棣直接给了答复:“我之兴兵,别无他事,为报父皇之仇······(历数齐泰、黄子澄奸恶罪状,申明靖难的宗旨)如朝廷知我忠孝之心,能行成王故事,我当如周公辅佐,以安天下苍生。”

也就是说,燕王朱棣开出了最低议和条件,他要当摄政王。

大概是知道建文朝廷不会答应自己开出的条件,所以在这封回信的最后,燕王朱棣霸气侧漏地加了这么一句——

“如其不然,尔众兄弟亲王、众姐妹公主,当速挈(qie)眷移居守孝陵,城破之日,庶免惊恐。唯众兄弟亲王、众姐妹公主,审之详之。”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城破之日,靖难大军不仅要屠城,宫廷亦免不了喋血,唯一不动刀兵的地方就是太祖埋骨的孝陵,尔等好自为之,不要再废话,乖乖守陵去,方能保全性命。

比起建文帝的“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这才是雄主兵临城下的霸气威慑!

果然,待靖难大军开始攻城时,金川门洞开,守此城门的李景隆等人慑于雄主之威,开城投降了。

美国本科排名

加州大学一年学费

美国心理学博士难申请吗

怎么选留学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