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喜欢喝什么平民喝泉水贵族饮寒水
古人夏天喜欢喝什么?平民喝泉水 贵族饮寒水
炎炎夏日,超市里的纯净水、矿泉水等琳琅满目,但对于到底喝哪种水最好,很多人莫衷一是。古人夏天喝水有哪些讲究?据考,先秦时人们已将水分为“轻水”、“重水”、“甘水”、“辛水”、“苦水”五种。
《吕氏春秋》在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典观点的同时,还对这五种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从史料来看,古人夏天喝水首推“泉水”,大众饮用有“井水”,最高级的要数“寒水”……
泉水——
古代最受青睐的饮用水
《煮泉小品》:“味美者曰甘泉,气芳者曰香泉”
在古人所推崇的饮用水中,第一当是“泉水”。古人认为,泉是水之源,对饮用水颇有研究的明代人田艺蘅即称,“水本曰源,源曰泉。”
中国人饮用泉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记载有喝泉水的事情。其中《中山经》中所记的“高前之山”,山上就有水质极佳的泉水:“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从这段所述来看,水质清凉透明,如同玉浆,当年是帝台神的“专用水”,这种泉水喝后不只是解渴,还能治心绞痛,确是优质泉水。
李时珍认为,“夫一井之水,而功用不同”,新打上来的井水“疗病利人”,“其功极广,又与诸水不同”。什么样的井水最好?有人认为“井华水”最佳,“甘,平,无毒。”“井华水”又叫“井花水”,《本草纲目·水部》称,“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很明显,井华水就是清晨从井里打上来的第一桶水。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井华水的功效。东晋葛洪《肘后方》即称,井华水可以祛除口臭,方法是:“正旦含井华水吐弃厕下,数度即瘥也。”《本草纲目》也认为,井华水可“治口臭”。至今四川等地不少乡村还保留用早上新打上来井水漱口、洗脸的习惯。
需要说一下的是,在饮用水中,古人还特别青睐“节气水”,即逢自然节气日所取得的饮用水。如在立秋日五更时取井华水,“长幼各饮一杯,能却疟痢百病。”
早晨打上来的第一桶水是否真有那么神奇?这不能肯定,但井水经过一夜的沉淀,杂质减少,澄清见底,水质变好,是不应否认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泉水,还是井水,都要及时饮用,长时间放置的水不宜再喝。
寒水——
古代最高档的夏日饮用水
《云仙杂记》:“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
古代夏天最高级的饮用水叫“寒水”。寒水即“冰水”,又称“凉水”,也是一种纯天然水。东汉蔡邕《为陈留县上孝子状》记载:“臣为设食,但用麦饭寒水”。
古时没有人工制冷降温设备,为了能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寒水,古人从冬天就要开始准备,设凌阴(藏冰室)将采集的天然冰块保存起来,到天热时再拿出来消费,称之为“夏冰”。
《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就是这一消费习惯的反映。一直到明清时,冬天采集天然冰收藏,供夏季消费,都是不可或缺的宫廷制度。今北京北海公园东门外的雪池胡同,就是因这里曾建有清朝皇家储冰室“雪池冰窖”而得名。
除了利用冰块外,古人还利用“冰井”来制造寒水。冰井是充分利用地下冷源的人工设施,汉朝时,冰井用陶制井圈套成井壁,井底是一只陶鉴,用于冷藏饮品和食物。
古人还有收取“腊雪”、“冬霜”的风俗,用于夏天消费和疗疾用。据《本草纲目》,取腊雪时,“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因为冰雪都是夏天稀罕之物,非一般人家可以消费,唐朝时一度贵比黄金。后唐冯贽《云仙杂记》引《止戈集》:“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白居易因为诗写得好,在民间名声大振,夏天消费冰雪也变得方便了:“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偿价。”杜甫在《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也提到了他与富贵子弟消费冰水的事情:“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到了宋朝,用冰雪制作成的冰水已不再是贵族消费专利。在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街头,冰块、冰水已可以很方便地买到,还有用冰制作出的混合冷饮,如“凉水荔枝膏”、“冰镇珍珠汁”。
但夏天喝冰水一定要有节制。李时珍引用《食谱》的说法称:“凡夏用水,只可隐映饮食,令气凉尔,不可食之。虽当时暂快,久皆成疾也。”宋徽宗赵佶就曾因饮冰水而染疾,太医没办法,还是民间奇医杨介诊治好的。
冰水除了夏日饮用外,与井华水一样,也常被古人用来疗疾。李时珍认为,“冰水咽而霍乱息”、“雪水洗目而赤退”。古人认为,“冰水”与“井华水”都是优质的饮用水,明医家虞抟即持些观点:新汲井华水,“性味同于雪水也。”